迎接十六大 以改革的精神把党的建设推向前进
就这样,一路前进,一路思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明确地提出了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对于按“三个代表”要求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党的建设是与党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80多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变化,向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首先就要从这样两个重大的转变出发,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深藏于这些问题背后的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适合于新的形势和特点,也就必然要坚持和体现改革的精神。
其次,党的建设应该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我们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自身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和弘扬。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党的建设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不可能都有现成的答案。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老办法不适应、不够用的感觉。这就是老办法与新生活之间的差距。新情况要用新思路来对待,新问题要用新办法来解决。面对时代变化,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求新答案、探索新路子、试验新办法。在这过程中,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和可行的办法;同时,也要按照实践标准,对已经过时或不适应新条件的做法加以改革。因此,要使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就必须发扬改革的精神,勇于在党的建设领域进行改革的试验和探索,大胆破除旧的过时的东西,及时创造新的更好的东西。
再有,领导改革的党本身也应该进行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改革。改革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改革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最富有时代特征的精神之一。我们的改革,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各方面体制在内的全面的改革。党是改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要领导改革,党自身当然也要改革。一个安于现状、暮气沉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党,是不可能担当起改革的重任的。只有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党,具有强烈的改革意愿和改革精神的党,才能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党改革了,我们的社会才能改革。党前进了,我们的事业才能前进。党的事业的改革与党的建设的改革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具有改革的精神,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