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执政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6日 21:57)
央视国际消息(焦点访谈):小康曾经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期待,走过1999年,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按照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标准衡量,我国人民的生活已达小康水平。回首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度,9亿多农村消除贫困,走入现代化进程,是全社会达到小健水平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就格外引人注目。
江苏省昆山市的淀山湖间散布着一个个富裕的小城镇,近年来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台商来此投资,其中很多举家定居在昆山,据统计,定居人数有一万多。中秋节的傍晚,记者昆山市附近的一家台资企业看到,众多投资办厂的台商携妻带子在这里欢度中秋。
(采访台商)
台商:在这里住着的感觉就是这里进步很快,生活步调感觉很轻松,不会像一般的大都市那么拥挤。
记者: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有没有乡愁的感觉?
台商:应该说客在他乡作故乡,我在这已经住了八年了。
在离台商聚会地点不远的昆山市淀山胡镇一幢三层小楼内,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顾学兴老人生日恰逢中秋,五代同堂的贾老伯合家团聚,共度中秋和自己68岁的生日。
(采访江苏省昆市淀山湖镇居民 顾学兴)
顾老伯至今还和岳母儿子一家,孙子一家住在一起,住房面积近300平方米。说起现在的生活,贾老伯显得心满意足。
顾学兴:我们基本上是小康生活了,可能比小康要好一点。整个淀山湖镇,我的生活水平还是居中等。
顾老伯对淀山镇的自豪的确有他的理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淀山湖充分发挥毗邻上海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已基本形成现代化城镇格局。
镇区内筑就了20公里长40米宽的公路,中心区有二级涉外宾馆,上万平米的商城,现代化的淀山湖小学,江苏省最大的乡镇卫生院,五个造型美观的居民住宅区和三个农民别墅区。镇区的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21平方米。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注入。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1年,全镇GDP达6.7亿元,财政收入4100万元,农村年均收入达5850元。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800座位的影剧院,多功能中心使得淀山湖镇的居民具备了一般城镇所不及的文化娱乐生活。
晨练的老人,闲暇时走进健身房的小伙子,周末文化馆的排练,充分展示着富裕起来的小镇多彩的文化生活。
(采访《中国改革》杂志社社长 总编辑 温铁军)
主持人(敬一丹):看到这个小镇我就觉得这是一种看得见的小康,您的感觉呢?
温铁军:应该说现在比较好的地区像这个小镇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主持人(敬一丹):人们面对今天这个现实,就马上想到,当时邓小平提出“三步走”,那个时候人们觉得有一种遥望的感觉。我们按照这个“三步走”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现在我们国家从整体上看,走到了哪一步?
温铁军:总体上看在大部分城市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小康,现在开始朝中等发达程度在进步,这个现象应该是普遍的。而如果按照人口来算,我们大体应该有70%左右的人口,基本上生活水平可以用小康标准来衡量。
党的十一届十中全会和十五大以来的十三年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度增长,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越增到第6位。中国人民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带来的实惠。2001年,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都比1999年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城乡居民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宜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全国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4.2,人均绿地面积也大量增加,中国人近百年来的小康梦想已经实现。
这条保留下来的狭窄老街记录着淀山湖的过去,这里曾经是全镇的中心。一直到上海市继90年代初,淀山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交通闭塞的江南小镇,而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造镇计划”。1994年,淀山湖镇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工程项目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第一批项目。这项议程是国家计委同国家科技部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设立的社会综合发展纲要。淀山湖镇作为首批项目,是中国农村探索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发展之路。在这个总体的原则下,淀山湖的规划曾经四次修改,日臻完善。
(采访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党委书记 张振跃)
张振跃:自己和谐,示范未来,这是我们小镇的两句话、八个字。
在淀山湖镇昆山市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环境的保护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副镇长 郁永明)
郁永明: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严格实施规划,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得淀山湖在招商引资上抢得了先机。1991年以来,淀山湖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53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达60多个。
(采访香港养乐多及篡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李道光)
赵道光:这里环境好,投资的环境非常好,同时它周边的设施、道路的设施,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今天的淀山湖镇已经从一个落后狭小的古镇发展成为今天宽阔靓丽大气的现代化城镇。从一个几乎没有工业的纯农业乡镇逐渐成为开放型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的城镇,全城镇13000名农村劳动力已经有2/3从农业进入二、三产业,大大提高了农村的收入。
(采访江苏省昆山市海淀山湖镇党委书记 李振跃)
李振跃:现在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我们的小城镇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主持人(敬一丹):现在中国老百姓中提到小城镇建设,人们都觉得特别耳熟。
温铁军:我们知道1978年的时候,小城镇的总量在2000多个,现在已经超过2万个,它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它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为什么呢?以前我们分割两元机构的社会,进大城市非常之难,所以在80年代中期,一旦大包干实现以后,首先第一步是解放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要就业,上哪儿就业呢?发展乡镇企业自然要形成规模,向小城镇集中。我们看到小康城镇在小城镇的实现,相对来讲,它就既能够使农民群众基本上享受到小康社会应该享受到的现代生活,又同时使它维持了自己传统乡土社会的这些基本的文化特征,应该说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的。
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赴江苏、浙江、上海,在昆山等地考察了多个小城镇后指出,积极推进先城镇建设是一个大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他特别要求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独立的部分写入十五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飞速发展的小城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使得大量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开始享受富裕文化的现代化生活,这对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采访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居民 张志林)
这个小院就是张志林1989年到镇里创业的地方,但由于当时淀山湖经济水平不发达,消费水平不高,他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张志林:当初的时候这个挫折来自方方面面,一个经济还不发达,一般就餐不像今天想花几百块钱就几百块钱,就是算着来的。
遭受挫折后的张志林没有灰心,1994年,随着淀山湖小城镇的建设训练发展,他又看到了再次创业的希望,1995年,张志林在镇上又开了一家餐馆,他的执着很快就得到了回报,生意蒸蒸日上。1999年11月,他在振华超市的二楼开了全镇最大的餐馆,并在自己和妻子名字中各去一字给餐馆取名为“梅林阁”,店大了,生意也更红火了。
(采访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居民 张志林)
张志林:我们这里发展真的快得不得了,像我们这高尔夫球场也挺可以的。上次比赛的时候,泰国、菲律宾都来吃了,就是差一点不懂英语啊,怎么办,请了个懂英语的老师,过来跟他们聊了一下,他们感觉挺高兴的,OK,OK,VERY GOOD。
随着事业的发展,张志林在镇上购买了住宅,下一步的家庭计划是购买一部自家的轿车,一家三口还花了4万块钱由农村户口办成了城镇路口,但如果早知道户籍变革,张志林就不会花这4万块钱。
张志林:没上幼儿园就给她买出来了,一个人一起买出来。现在我们乡下到城镇里面来,这个不用花钱。
据了解,在缴钱才能办农转非的时候,淀湖镇曾经一年多就办理了1000多人,而从近年来开始取消收费后,办理农转非的人数却逐年下降。今年全镇到目前为止,仅办了15人。
(采访中共江苏省昆山市委书记 张雷)
张雷:过去农民想进城,许多人是为了户口进城,现在呢?农民是为了就业,他认为在哪儿能就业,他在哪儿就能发展。所以现在农村的农民已经由原来单向向城市转移,转为向小城市或向小城镇转移。
在过去的十年里,亿万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民和城市居民一起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伟大跨越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2000,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成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和城市“恩格尔”系数分析下降10和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中食品的支付比例越来越小,而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支付比例大幅度提高。小康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是好生活的代名词。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总书记庄严宣告,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2001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温铁军:江总书记提出的新的“三步走”,这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我觉得江总书记继承了小平同志的思想,并且发扬了小平同志的思想。从2020年前以后,到咱们新中国建国100周年,也就是在2049年前后,到这个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说我们全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都应该为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一件事。那个时候中国将站在世界前列,我们将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这个目标对于整个中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我们坚定相信,这个伟大的目标肯定能够实现。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共同的期盼,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共产党人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十六大召开前夕的“5.31”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根据新阶段的新形势、特点和任务再次突出论述了小康社会建设问题,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世代小康梦想的中国人,又满怀信心地走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正坚定、扎实、稳步地向伟大复兴迈进。
责编: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