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新闻记者盛赞十六大开放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0日 20:33)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联播): 第一次采访中共党代会的印度记者阿希斯说,他参加了辽宁团、北京团的讨论,看到讨论很开放、也很热烈。印度电讯报阿希斯说:“参加小组讨论我很感兴趣。我从这次讨论会上了解了他们怎样进行讨论,和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很热烈,也很友好。令我很惊奇。”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谭卫儿说:“来之前其实有一点儿担心,就是觉得党代表大会可能不会像人大那么开放。采访上会有些困难。来之后看到开放了很多小组,也安排了不少记者会,也放心了不少。”
开放式的讨论让记者们有了更多与代表直接交流的机会。在北京代表团,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城市发展新思路引起广泛兴趣;在江苏代表团,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私营企业主入党很受关注;在福建代表团,海峡两岸直接三通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来自俄罗斯的记者罗曼诺夫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他说,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小康”和“富民”两个词给他的印象最深。俄罗斯《新闻时报》罗曼诺夫说:“我看这次江苏省代表们的讨论,都是从不同侧面,都是谈一个事情,怎么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得好一点儿。无论从经济发展方面,从医疗卫生方面,从教育发展方面等等,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小康。”
美国记者约翰逊·卡来齐两年前就注意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他认为这是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约翰逊·卡来齐说:“现在我就想了解‘三个代表’对每个地方有什么影响,我想继续进行研究这个。”
记者们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所做的报告比想象中更有新意,各地的党代表在讨论中透露了很多发展新思路,令他们的采访也更有内容。香港无线电视两天来已播发了11条新闻,在开幕当天22分钟的新闻栏目中,十六大的新闻就占到18分钟。
责编: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