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站专稿] 个人素质的提高时刻都可进行

  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


  “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这是魏书生常说的一句话。魏书生举了个例子:有些后进的学生找来说:“我做不了这么多作业!”我说:“但这是规定的呀!”他们说:“规定这么多的话,我们一点都做不到,我们就瞎做,或者抄作业!”我就问道:“那你们要怎么办呢?”学生说:“咱们从实际出发,少做点成不成!等我们做会了,做好了,再加量。”

  我想:少做完不成任务啊!但学生说:“如果我们一点不做的话不是更完不成任务!”后来魏书生就同意他们少做一点,等他们做好做会了再不断增加作业量,而学生们也扎扎实实的学到了东西,比为完成硬性规定任务而瞎做乱抄的效果要好得多。

  魏书生解释说,他平时都以商量的姿态来面对学生,比如征求学生的意见:大家愿不愿意做口头作文啊?只要大家说实话,他就高兴,而如果明明不愿意,因为看老师的脸色而假装愿意,魏书生就会不高兴。“做我们能做到的事情,不好高骛远”是魏书生的口头禅。

  也许“恨铁不成钢”是不少老师在面对一些后进学生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但魏书生对于“铁”有自己的认识,他说:“铁就是铁,铁炼成钢需要慢慢加微量元素,不是着急得来得事,所以也没什么可恨的!”不但教学生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魏书生也仍是一种踏踏实实的观念:“咱不好高骛远,高高兴兴做简简单单的事。”就是在这样简简单单但却很实际的教育中,魏书生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正在读二年级。

  应试教育应该反对,应试能力必须培养

  作为素质教育专家的魏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提法却很不感冒,他认为教育就是要让人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没必要在前面加一些不必要的复杂名词,甚至对这些名词进行炒做。他说,目前还不太规范,过了几十年后规范起来,素质教育的提法就要消失了。

  而对于应试教育,魏书生的否定态度是鲜明的:“应试教育是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和品德为代价的,只是一个分数,甚至连学生长远的智力都不去顾及,这是应该反对的。”但同时,他又强调说:“应试能力是必须培养的,这种能力如果是以学生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宽大的胸怀和健康的体魄为推动力的话,越高越好!”

  人永远也不要忘乎所以,做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

  魏书生很喜欢哲学,无论是在交谈中,还是在教学中,他总喜欢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研究问题。他说,哲学能让自己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规律,从大方向去看问题。这种全面看问题的态度能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不会忘乎所以,也不至于消极沉沦。

  魏书生说:“如果今天语文作业中有个偏僻的汉字,学生不会,那我就教他们,以后遇到这样的字,就公开说自己不会。毕竟中国的汉字有6万多,常用汉字3500,掌握常用汉字足够用了,不必要抓住那些偏僻的生字。教学上不从大的方面把握,很容易认不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该紧紧抓住的,哪些是该扔掉的。”

  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18%的学生 期盼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在谈到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时,魏书生语重心长的说:凭良心说话,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发展。咱们国家是以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18%的学生,现在很多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是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这实实在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有的人一定要拿咱们的某些方面去跟别人的某一个优势方面去比,如果要这么比的话,美国有很多方面都不如咱们。用个别的例子否定一般的情况是没有价值的。总体上看,全世界都承认中国的基本功扎实,基础教育强。”

  但这并不表示没有问题存在。魏书生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投入不足。因为经费不足,不能完备实验室设施,很多需要学生动手的实验做不了;因为经费不足,教师工资不高,也不能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去教书,农村尤其如此。魏书生还谈到,去年国务院召开的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工作会上还特别强调了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已经由过去的乡管上升到县管,现在是个过渡时期,他相信过了这个时期整个农村的教育状况就会好起来。他也希望党和国家能够努力做到曾经作出的承诺: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向往教师岗位,尤其是奔赴农村,让农村孩子受的教育多一点。

责编:刘棣


<<上一页
第2页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