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报告让国企迎来新开篇 访上海宝钢、石化当家人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1日 10:36)
解放日报消息:昨天上午,京西宾馆西楼会议厅。在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十六大报告时,谢企华代表向出席会议的江泽民同志汇报: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抓好宝钢的改革发展,宝钢一定要“创世界一流水平、办世界一流企业”。殷殷之语是对宝钢说的,也是对所有国有企业说的。
这次参加十六大的上海代表中,有好几位来自国企,如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开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谢企华等等。上海石化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是中国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而上海宝钢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设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作为这样两家中国支柱型的国企当家人,许开程、谢企华始终关注着国企改革的发展方向。许开程代表向记者敞开心扉:这次来开十六大,我带着很大的期望,带着很多的问题,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地位?制造工业今后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地位?
“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十六大报告让两位当家人找到了清晰答案。许开程代表、谢企华代表兴奋地表示,仔细研读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他们感到心里舒坦多了,信心更足了,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新阶段,国企的地位依然重要,工业的地位依然重要。报告坚定地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并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新的感悟又何止于这些?许开程代表表示,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在必须抓好的八个关系全局的首要任务中,一个全新提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企的工业化之路在新的历史阶段怎么走?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谢企华代表、许开程代表表示,按照十六大报告新的产业格局定位,宝钢、石化都属于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作用的,虽然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但前进的方向已经很明确,十六大报告让我们心里更加充实。许开程向记者描绘了“十五”期末的上海石化蓝图:拥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能力、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聚烯烃、百万吨级合纤原料及合纤生产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宝钢的雄心壮志同样令人振奋——全面提升信息化能级,建设信息化高平台,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谢企华、许开程两位代表说:上海宝钢、上海石化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只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有企业没有搞不好的理由。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报告,又以高屋建瓴、与时俱进的理论和符合实际的实践指导,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开篇。在采访行将结束时,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表示,一定要把十六大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在思源中奋进,奋进中创新。 (李文祺 郑红 洪梅芬)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