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广角):“老外”的焦点话题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1日 20:48)
新华社上海11月11日电:“虽然我是一个生活在上海浦东的‘老外’,但我对中共十六大的关注并不亚于你们!”
记者面前的“老外”名叫威廉·凯乐,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两份刊载着十六大最新会况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上海日报》就摆在他宽大的办公桌上。
威廉·凯乐每天浏览“新华网”十六大报道英文网页和相关英文报纸。
“昨天有一个周末家庭聚会,我和我的外国朋友都在热烈地讨论中共十六大,讨论十六大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这是我们这些外国人的焦点话题!”
威廉·凯乐告诉记者,“老外”们最关注的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第一家入驻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企业的负责人,威廉·凯乐本人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对外开放给浦东带来的巨变。
得益于向国际资本敞开大门,上海浦东已经吸引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美元。英特尔、通用、西门子等1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浦东,阿尔卡特、柯达、汇丰等30多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移师浦东。
如今,从威廉·凯乐办公室的落地玻璃窗向外望去,绿草茵茵,厂房绵延;而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中国领导人提出,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开放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细心的威廉·凯乐还注意到,十六大报告中除了强调“引进来”,还鼓励“走出去”,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这也是一种开放的气度。”威廉·凯乐说,中国多年来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已经使一批国内企业积累了相当的实力,“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势在必行。毫无疑问,我们将会有更多、更强的来自中国的竞争伙伴!
责编:陆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