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大报告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4日 09:35)
中国广播网消息: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目前正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举行的第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从目前到2020年的执政目标,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具体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上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在向大会作报告时,还就党的理论建设和国家统一等重大问题作了新的阐述。鉴于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它的召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重要媒体对大会的开幕和进行情况作了多方面的报道,报名采访这次会议的境外记者数量达到500多位。那么,这些境外记者是如何评价中共十六大以及江泽民报告的呢?记者在对会议的报道过程中与一些境外记者作了一些接触。
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8日开幕的当天,全球有71个国家和地区的201家电视台转播了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的情况。新加坡《联合早报》还开设了“十六大专辑”,每天刊登相关文章,对会议进展情况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报道,而这些报道主要是由《联合早报》驻京记者迈克尔·余先生发回的。在谈到对中国的印象以及对这次中共十六大的印象时,余先生说: “我们一直很关心中国今后的政治走向和经济走向。目前,中国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很快,这给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关注十六大以及江泽民在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对于我们海外媒体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通过几天的采访,我觉得这次会议的气氛是比较热烈的,重要的是会议的开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余先生所说的会议的开放情况,指的是这次大会在进行中,允许中外记者旁听其中的一些分组讨论会,这种作法在以往的党代会的进程中是不曾有过的。在与采访会议的境外记者的接触中,我感觉到,这些境外记者对中国未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江泽民所作报告的内容来看,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
英国《金融时报》驻中国首席记者金奇先生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推进难度非常大的经济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的稳定,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它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奇先生对记者谈了江泽民报告中引起他关注的几点内容。他说: “报告中关于经济部分的论述是我最关注的。另外,我注意到报告中首次提到,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我认为,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要保持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状况,这对今后五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范围内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在报道中共十六大的境外媒体记者中,有一些在五年前曾参加过对中共十五大的报道。有记者将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作了对比,认为,十五大报告的核心内容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指导意义和历史地位,十六大报告则提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已在北京有8年生活工作经历的瑞士国家广播电台资深记者阿鹤腾先生分析说,这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支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指导思想作出的及时和必要的调整。他说: “我觉得‘三个代表’思想非常有意思。我认为这一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思想不仅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也十分重要。中国人今后生活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与这一思想密切相关。”
国家统一始终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就中国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的问题向海峡对岸提出了比以往更为具体而且非常重要的建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凤凰卫视记者吕丘露薇就此评价说,报告首次提出两岸可以就诸如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等敏感问题进行谈判,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极大诚意。她说: “我可以感觉到大陆这边在非常努力地透过各种方式去改善两岸关系。比如说,先谈经济议题,把政治议题撇在一边,这种方式我觉得比较现实,可以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同。报告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立场,也有一些新的提法,这可以体现出大陆这边在未来20年准备怎么走。另外,里面提到不承诺放弃动武,但这个动武不是针对台湾民众的。这句话虽然以前也讲过,但这次重申,很多台湾人印象深刻,这是明确了这一问题的本质,明确‘不承诺放弃动武’是针对谁。这有助于让台湾民众放心。”
责编: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