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为粮食安全支新招:让更多马铃薯上餐桌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30日 17:32)
新华社昆明3月30日电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为养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努力。正在此间参加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的中国学者们提出:调整饮食结构,让更多马铃薯上餐桌,将成为巩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屈冬玉认为,中国目前人口不断增多,耕地不断减少,保障粮食安全将主要依靠提高粮食单产和调整食品结构,在这些方面马铃薯有着巨大的优势。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单产已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单产增长的空间十分小;而马铃薯产量则为14吨/公顷左右,低于16吨/公顷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荷兰部分地区100吨/公顷的产量,还存在巨大的赶超空间。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伊里说,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马铃薯饮食文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土豆被当作蔬菜看待;在印度,马铃薯被当作季节性的主粮;在欧洲多数国家里,土豆被加工成为炸薯条、土豆泥、快餐食品等;在南美的许多国家,马铃薯是主要粮食。
云南农业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郭华春说,中国人主要以大米和面条为主食,随着与西方交流的增多,饮食习惯也在逐渐改变,现在的年轻一代已成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的重要顾客。因此,满足人们对不同粮食的需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
据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食物结构中马铃薯占6%,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15%。
屈冬玉认为,从资源环境上来讲,发展马铃薯产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耕地中60%是干旱缺水地区,这些地区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要发展高效节水得农业,马铃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的水分利用率是小麦和玉米的8倍。
屈冬玉说,“在所有农作物中,只有马铃薯是全国各地都能种植的粮食。”它抗旱性好、所需栽培技术要求低--埋到土里就可以了,因此土豆农业又被称作“懒汉农业”。马铃薯产业多数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是很多贫困农民的主要粮食,在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中作用重大。
事实上,在中国三大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每年却在以约4.5%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农科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70多万公顷,占世界的25%;总产量7500多万吨,约占世界的19%和亚洲的70%。
为期5天的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定于30日结束。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以科促进科技交流和商贸合作,前4届分别在加拿大、英国、南非和荷兰举行。(记者战艳 杨跃萍)
责编: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