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连线]戛纳电视节上的中国风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1日 16:28)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戛纳电视节作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几个大的国际电视节目交流活动之一,迄今已举办了41届,今年是我国第十四次组团参展,其中参展单位汇集了电视台、电视机构、电视制作公司等三十多个单位在内的共约300多人参加此次电视节,并携带了《侠客行》等15部电视剧(含两部电视电影),《江南》等24部记录片,《哪吒传奇》等19部动画片参展。恰逢今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又赶上“中法友好年”,因此,在此届电视节的“中国日”活动上,通过专题研讨会、业务交流和广告宣传等形式,国外电视界的同行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多的国外电视界朋友表示出加强与中国电视长期合作的愿望,“中国日”的主题活动成为本届展会的一个亮点。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
|
|
动画片《哪吒传奇》 |
法国戛纳电视节从1985年开始举办,20年来,主要云集了欧洲的电视节目,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大在广播电视传媒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中国的优秀电视节目也开始在戛纳电视节上频频亮相。这届戛纳电视节将于4月2日结束,历时5天。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中央电视台驻法国的首席记者李宾正在第41届戛纳电视节中国馆的现场,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一下李宾,李宾你好,你在中国的展台感觉今年的中国展会跟往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李宾:我2001年来过一次戛纳电视节,当时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参加,展台规模比较小,大概是60、70平米,这次我看了一下初步估计一下展台规模面积达到400平米左右,300多人来参加,达到历史最高,我觉得这也是戛纳电视节其中的一个亮点,而且以前比如像我们一些参展的单位跟我们说我们都得主动出击和他们商谈我们制作的节目,推销我们自己的产品,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很多大公司或者是地区的总裁都主动地亲自找他们跟我们来寻求合作的机会,或者是表现出对我们制作的节目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主持人:根据你的观察,外国客商和外国媒体对中国哪类节目哪些媒体最感兴趣?
李宾: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寻求业务的洽谈,节目的合作,有很多客商表现出跟我们愿意积极合作,拍摄一些电视剧或者是专题片之类的片子的这种兴趣,比如说在这次戛纳电视节,我们中央电视台和日本的NHK洽谈合作,拍一部《新丝绸之路》片子,这个洽谈也吸引了其他一些电视厂商和制作公司比如说德国的电视一台,他们对参与合拍很感兴趣。
另外一方面是买一些节目,在节目这方里头,他们比较看重的首先是一些纪录片,还包括一些动画片。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国内的电视连续剧也开始逐渐引起国外客商的兴趣。到今天为止,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国外的客商所签订的合同已经达到120万美金,其他的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应该说今年的戛纳电视节我们无论是从参展的规模人数上面,还是从洽谈交流的实际的业务和数额来说都是历史最高的一次。
主持人:你说到节目销售的问题,你说很多的外国的片商也对我们的电视剧感兴趣,就你的观察,他们是更喜欢一些历史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的反映现代中国的内容?
李宾:应该说他们还是有所区别,比如像东南亚一些厂商对我们传统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比较感兴趣,欧洲或者是拉美地区的一些客商还是对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比较感兴趣。
主持人:说起戛纳,可能更多的电视观众了解的是戛纳电影节,对戛纳电视节了解的比较少,那你也参加了两届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戛纳电视节是什么样的地位?
李宾:今天这个是第41届戛纳电视节,它是为全球的传媒,尤其是电视行业机构或是传媒集团提供一个地方,互相交流,互相洽谈合作以及节目买卖的平台,比如说今年的电视节它的参展商的数量,全球大概有一万个专业人士,代表了3000家机构来参展,国家大概有86个国家,戛纳电视节的地位尤其在电视领域尤其是买卖交流方面还是很重要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动摇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宾带回的报道。戛纳电视节提供的事实上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事实上中国的电视产业也和其它的产业一样,越来越加强了与世界的融合,成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分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现在媒体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烟草业,从而成为加工制造业、旅游业和信息通信业之后的第四大产业,那么怎么利用像戛纳电视节这样一个国际公认的平台,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电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副局长胡占凡,胡局长您好。
胡占凡:你好。
主持人:胡局长,刚才我们驻法国的记者李宾也告诉我们,其实今年戛纳电视节的规模和去年相比略有减小,但是中国的展台却扩大了,为什么我们今年会组织这么多媒体这么多人去参加这个电视节?
胡占凡:我想今年我们在戛纳电视节上规模扩大,人数增多,展台也增加,应当说这和我们中国广播电视业产业发展的大的方向和趋势是完全吻合的,因为业内人士都知道,今年我们是作为产业发展年,这是我们定的一个目标,在这个目标里就含着我们中国广播电视走向世界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我们走出去的问题。今年的戛纳电视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比较充分的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情况,所以基于这个考虑,我们今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面,集中统一组织了全国电视业参展的单位。今年参展的单位扩大到了14个,而且都非常集中,我们搞了一个中国的展区,我们在那里边还设了,中国开展了一个中国日的主题活动,实际上我现在是刚刚参加完中国日的专题研讨会,赶到这里来的。
主持人:大家对这个中国日的反映怎么样?
胡占凡:我觉得还是比较热烈的,比如说刚才说我们主题发言之后,请记者提问,记者争先恐后,实际上都没有回答完,因为时间到了。
主持人:我们说到中国的电视产业要走出去,可能大家直接想到的就是会有一些人来买我们的电视节目,除此之外我们走出去这个工程还包括哪些内容?
胡占凡:我想走出去应当说是含义非常广泛的,一方面有你刚才讲到的我们的电视节目要能够卖到国外去,卖到世界各地去,但同时实际上不仅仅是卖产品,我们还包括中国广播电视在海外的落地和覆盖,从理论上来讲,我们现在中国广播电视信号应该说已经覆盖全世界了,覆盖以后能不能够真正落地,能不能够进入千家万户,能不能够进入家庭,这又是另外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所以我们现在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我们在向全世界卖我们的视频产品以外,还要努力扩大我们节目的覆盖和落地,也就是有效的落地能够进入家庭。第三个层面的走出去就是我们要加大和全世界各国媒体的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合拍电视剧,我们可以合拍专题片,我们可以进行人员的交流、培训,进行学术研究、研讨等等,我觉得这些活动还是很多的,因此走出去这个概念不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包括很多非常丰富的含义。
主持人:您这几天都在法国,您有没有在法国的电视上看到来自于中国的节目?
胡占凡:应当说我看法国人包括法国媒体的同仁对中国的节目都是很感兴趣的,中国的第四套、第九套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对海外的华语广播,对海外的英语广播这两套电视节目,现在已经在法国落地了,在法国应该都能看得到。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驻法国的记者也告诉我们说,今年的展会上还有很多中国的民营机构也在参展,您觉得这样的民营机构可能对于中法,包括中外的这种电视界的交流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胡占凡: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我们目前中国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发展其中有一个就是吸引社会资金,允许社会机构来参与我们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销售,现在看这个势头已经比较明显了,比如说去年我们就批准了八家民营机构可以直接制作电视剧,给他们这样的制作资格,今年应该说民营机构参加戛纳电视节,直接参与国际节目的销售,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另外,这些民营机构,应当说他们也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影视作品,应当说整体上是我们中国广播影视走出去的一个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也是近年来参展的很多国外媒体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今年中国传媒业继续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外开放的力度是不是还会继续扩大?
胡占凡: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今年年初的战略发展计划当中就已经明确的谈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我们的很多节目、栏目,甚至我们的频道,都允许社会资金,社会力量,社会机构来参与,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合拍,比如说我们可以合作办这个栏目,比如说我们可以经营,可以一起来经营,这些应当说我们开放的力度正在逐渐地加大。
主持人:一方面像您说的这样,中国的电视在逐渐的走出去,另外一方面,国外的媒体也在逐渐的进入中国的电视产业,您觉得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电视面临的机遇更多还是挑战更多?
胡占凡:应当说并存吧,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使我们有机会接收世界人类文明的成果,另外同时我们也要必须很认真地面对世界媒体的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是一个电视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一个电视强国,我们很多方面还有差距,比如说我们电视制作播出机构的规模,比如说我们影视的产量,比如说我们影视作品的经济效益,比如说我们知名品牌的培养,这方面我们都有一定的差距,包括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觉得如果说机遇和挑战哪个更大的话,恐怕两者都有,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觉得要利用好这个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趁势而上,把中国的广播影视做大做强。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其实中国电视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中国的电视从业者也可以开阔眼界,提高素质,了解世界电视制作的最新信息,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
责编: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