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小康供动力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作用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2日 11:21)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李斌)
“感受历史,观者如潮”……南京市一家新闻媒体用这样的字眼,描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展现的情景。该馆自3月1日免费开放4个月来观众达57万人次,其中青少年38万人次。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和党的重托。越来越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取免费开放等多种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走出基地,渐入人心。
感受历史,观者如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震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祝伟大的祖国永远富强。”小学生裴晨烨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蕴涵着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几年前举办的“红岩魂”“雷锋精神永恒”“血染的丰碑”等巡展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连日来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犹如“双子星座”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观众前来北京参观。毛泽东的手枪、刘少奇的文件箱、周恩来用过的马灯……一件件富含历史意味的展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砖绿瓦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旁就是著名的“新天地”,二者交相辉映,让人油然而生对祖国的敬仰之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突飞猛进,一个民族的百年富强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国有此宝,华夏幸甚,今能见之,毕生甚幸”……这是2002年观众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后的留言,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这一展览在37天里接待了23万人次的观众,有的观众从四五点就开始排队。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言万古诗。成千上万的人们走进教育基地感受历史。在上海,2003年有1580万人次的市民到教育基地进行参观、瞻仰和祭扫活动;在北京,教育基地年均参观人数2500多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约800万人次。在南京,全市每年参观教育基地的中小学生就超过百万人次。
“面对我的观众、特别是海外华人,常常是泪流满面。”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群工部副主任丛中笑说:“来我们这里的观众和游客进门时大都面带微笑,可出门时一般都神色凝重!”
数字枯燥却有说服力。截至7月10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的观众人次已经超过30万,而此前闭幕的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参观人次超过25万,留言超过2000条。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展览这种方式,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使人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探求
在党中央、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参与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紧紧抓住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管理出效果,服务出效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是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北京、山西、山东、安徽等绝大多数省市制订完善了基地管理办法、工作考核细则、人员交流、培训规划等规章制度,逐步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
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丰富生动的讲解内容是教育基地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员要求有大学文化水平。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每位讲解员都必须有“三本”:工作日志本、政治学习笔记本、业务学习笔记本,讲解员自觉加强学习,讲、唱、跳相结合,使观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只要能强化宣传效果、增强吸引力,各种形式我们都尽量去尝试。”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说,纪念馆近年来不断开发“红岩魂”品牌,从展览到报告,从夜游到展演再到情景剧,产品的升级换代,使红岩精神更加贴近群众,增强了纪念馆的吸引力,白公馆、渣滓洞成为外地人重庆之旅的必经之地。
时代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趋活跃。面对挑战,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出去,成为教育基地扩大影响、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
《百年沧桑》《辽沈大战》……一个个巡回展览,犹如把一座座纪念馆搬到了观众的家门口;“我是一个兵”“为了美好明天”……一个个演讲小分队,犹如一支支火炬将人民群众心中的激情点燃。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这些做法只是一个缩影。不少教育基地还纷纷走出去,和学校、企业、部队等单位建立联系,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拓展基地的作用。
12月1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要举行大规模悼念仪式,警示后人牢记历史。在各个基地,一些节日和纪念日也纷纷被利用起来举办入党、入团、入队、成人宣誓仪式,丰富了教育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红根已深植,今朝花更荣。“红色之旅”成为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北京、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市把教育基地纳入旅游线路,组织参观。“观古都北京风貌、展人文奥运风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日游”“南湖红船圣地游”“秋收起义旅游线”“伟人故里游”等活动丰富了旅游资源,激发了群众的参观热情,也使各个革命圣地和战争遗址发挥了社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润泽雨露,警示后人,未成年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点
“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讲小萝卜头的故事,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想做他那样的英雄。今天,我明白了好好学习就是对这些革命先烈的最大告慰。”一位中学生在参观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后激动地说。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基础工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后,一些教育基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向未成年人提供优惠和方便。教育基地纷纷向集体参观的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在上海、江西,全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对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在杭州,12家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一些带有经营性的教育基地也创造条件,拿出专门时间段对学生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只是一种形式。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各个教育基地还想方设法“贴近”青少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青少年培训基地营房的每个房间都贴有连、排、班等门牌号码,屋内有行军床和行军被褥。孩子们不仅可以穿上八路军服装,亲身体会艰苦朴素的抗战生活,还可参加窑洞战模拟演习,进行打靶、投弹、射击等军体活动。如今,300多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先后在此挂牌,建立了永久性的德育教育基地。
清脆的童音、娓娓道来的故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上,小讲解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延安革命纪念馆负责人说,由优秀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团成立于1992年,他们对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有了充分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游客导游和讲解。“延安精神的强大感召力,正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身上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有的才能放矢。各个教育基地针对青少年特点布展,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南京,《江苏省见义勇为事迹展》《周恩来邓颖超青少年业绩展》等在学生中引起较大的反响,《日本军国主义70年》展览等也成为群众和学生参观的热点,而《共和国英模展》则通过黄继光、雷锋、孔繁森等英模的事迹教育了大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
爱我中华,振兴中华,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责编:闫冬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