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无形的权力何以成了脱缰野马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1日 14:42)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评论一:神奇的“定力”击中“疲软”的制度

  王宁(化名)是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一名挂职博士。他作为“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被下派到中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当上了市长助理。当他面对500万元的诱惑时,坦言只能靠“定力”。还认为虽然现在也有许多制度,用来防止大权在握的人搞交易,但制度的空隙还很大。抵制诱惑,目前还是靠思想“定力”。(见《?望新闻周刊》1月10日)

  抵制500万元的诱惑,靠的是人的“定力”,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挂职博士的亲身经历。“定力”真的那么神奇吗?制度的空隙能漏过500万元的“诱惑”,那么这种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谁该为这种制度做出检讨呢?作为公众,我们应该庆幸遇到这样一位挂职博士,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挂职博士都有这么好的“定力”,更不能相信所有的官员都有这样的“定力”,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反思。

  “总统是靠不住的”这句话曾经流行一时,因为他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包括官员在内都是自利性的,如果没有监督,没有制度的看管,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正如托克维尔在总结美国的民情时所说,美国的民情之一就是对官员的不信任,因为他们最接近权力,也更有可能是无赖,如果不用一项权力去监督制约他们,他们有可能把整个国家抱回家。事实上,英美国家的人性预设是“人是无赖”,就是说官员一有机会便会占便宜,一有权力,他便有可能腐败。笔者同样认为“定力”也是靠不住的。那么为什么出现了博士靠“定力”来解决诱惑的现实呢?这是一个必须深究的问题。新闻介绍说,制度管的都是看得见的权力,聪明的领导应该学会利用隐性的权力。领导就凭自己的位子,递个眼神、打个招呼或者抽空陪人吃顿饭,不仅会给老板们带来“生产力”,也会为自己产生“效益”。也就是博士所认为的“制度的空隙很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既于制度的空隙很大有关,更与公共权力的封闭运行有关。正是权力的封闭性和政府政务公开程度的不够,才导致了“空隙”。如果一切都放在了阳光地下,那么“眼神”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要想解决制度的“空隙”,必须改变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的人性选择问题。因为任何制度的设计都不能摆脱对人性的选择问题。我们经常把官员看作“圣人”,相信道德教化的作用,常常忽视制度的作用。笔者以为,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政治市场的主体和经济市场的主体一样,会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时候,认识到官员的“经济理性人”本质,才能设计出一种制度“空隙”越来越少的制度。要知道,好制度的任务是让个体有继续行善的积极性,而没有为恶的积极性。

  但是仅有这种制度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做到公共权力的公共运行,防止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行,这就要求政务公开,没有公开,就不可能监督,并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很容易造成官员压制监督的事实。我国至今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也没有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各种形式的信息公开缺少统一和协调。由此导致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均由政府部门自身决定,没有考虑公众的需要,也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这是造成制度“空隙”的重要原因所在。政府政务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让制度发挥好作用,减少制度“空隙”的必然。我们不应该相信“定力”,只应该相信“制度”和“公开”。只有该公开的公开了,才能减少制度的“空隙”。(作者:朱四倍)

  评论二:无形的权力何以成了脱缰“野马”

  王宁是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一名挂职博士。1年前,他被下派到中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当上了市长助理。一年来的从政经历令王宁感慨很多。近日,王宁向记者透露了他直面权力诱惑时的思想斗争以及运用权力的困惑:无形的权力像野马。1月10日的报道,王宁认为有形的权力多得让人羡慕,无形的权力更像匹野马。

  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实实在在地人民赋予的,怎么还有“无形的权力”更像匹野马一说呢?真是奇怪!其实道理并不难懂:权力还是有形的,只不过有些领导变得聪明起来,在为自己牟取私利方面作得不动声色,宛若无形而已。有些贪官深谙这个道理:制度管的都是看得见的权力,聪明的领导应该学会利用隐性的权力,功夫在权力之外嘛!于是,他们就凭自己现有的位子和权力,而不用动真的来实的,只需递个眼神、打个招呼或者抽空陪人吃顿饭甚至一切按所谓的常规办理,其实一切都OK了,还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说辞和蛛丝马迹。于是,不仅会给老板们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也会为官员自己产生巨大的有形无形的“效益”。王宁举例说:曾有开发商托人捎信给他,如果能帮其低价拿到市中心一块100亩的土地,回报是500万元。这是他碰到的一个最大的交易筹码。王宁感慨:说句实在话,他要的那块土地,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让给他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不用弄出很大动静,也不要冒多大的风险。交易的筹码是明确的,但交易的过程往往是隐性的。也就是说,在王宁所掌握的权力的正常行使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为商人谋取利益这一有效负效应。这也许就是“无形的权力”最好的诠释:既“不用弄出很大动静,也不要冒多大的风险”,但500万元就稳稳到手。正是由于“无形的权力”在操作上“不用弄出很大的动静”,在后果上“不要冒多大的风险”,而在利益上却是唾手可得的500万。正是由于“无形的权力”在运作过程中交易隐蔽、发现困难、风险较小、利益巨大,甚至在具体操作上程序合法,许多“明智”的官员何乐而不为呢?如此而往,“无形的权力”岂不成了脱缰的野马?

  预防“无形的权力”成为脱缰的野马,就需要我们严加整饬,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方面许多国家有先例可鉴。例如,据《国际先驱导报》去年9月24日报道,某日,韩国农林部次官(副部长)金周秀与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公干,农民协会干部金某提着一个纸袋进入金周秀的办公室,一会儿空手离去。这一似乎平常的过程,被稽查人员看在眼里。随后,稽查人员突查金周秀的办公室,发现了金某拿来的纸袋里装着12个高尔夫球,从金周秀的上衣口袋里找出一个装有100万韩元现金的信封。原来,金某是金周秀的中学校友,他此次以送高尔夫球为名将现金塞给了金周秀。100万韩元约合800多美元,只及次官级公务员月薪的五分之一。连稽查人员都觉得,金周秀收受100万韩元礼金尚够不上受贿,但随后金被迫辞职。后来,韩国防止腐败委员会专门制定了《惩戒适情性提高方案》的文件,规定公职人员即使接受100万韩元以下的礼品、礼金或宴请,只要查实与其职务行为有关,一律剥夺其公务员身份。虽说尚不够受贿,但一样被剥夺公职身份!如果我们的某些官员,接受了某些商人的吃请或者礼品,虽说够不上受贿,是不是也要“一律剥夺其公务员身份”呢?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这种些小题大做的严肃惩治贪官污吏之道,就要学习这种无缝隙监督的模式:收礼的短暂时间内就被人发现,接着就被稽查人员突查,金周秀几乎没有喘息之机?

  “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一旦估计阻力可能来自其无法控制的方面,便常常由于恐遭反对而有所节制”(汉?密尔顿语),只有监督,才能让“无形的权力”套上缰绳。(作者:马廷刚 )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张会玲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