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有关部门对安徽C群流脑疫情状况作详细通报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31日 04:51)


图为人们前往各流脑接种点接种疫苗。吴芳摄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消息(新华社记者 代群 新华社实习生 熊润频):

  近日,安徽省出现的流脑疫情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街谈巷议为之色变。那么,安徽流脑疫情的实际状况如何?安徽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和一些专家对此次流脑疫情作了详细通报。

  患者以学生居多

  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杜昌智通报说,安徽省芜湖、滁州、安庆、巢湖、合肥等地的个别学校,近期先后发生局部流脑疫情,其他部分地区也陆续出现散发流脑病例。

  杜昌智说,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学生是该病的易感人群。此次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疫情,大部分是在校学生。根据全省疫情报告统计,自2004年12月20日至2005年1月28日,安徽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61例,已治愈49例,正在隔离治疗的7例,死亡5例。发病者年龄多在13岁─18岁之间,以中小学生为主,学生占发病总数的77%。安徽省滁州市某中学初一同一班级的5名流脑患儿中,死亡一例,一人病情较重。马鞍山市一名疑似感染流脑的初中女生目前病情稳定。

  新发现的C群脑膜炎双球菌是祸首

  杜昌智说,此次流脑疫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流脑发病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由14例上升为61例。二是病例呈现散发状态,疫点涉及11个市的22个县(区)。三是引起安徽省流脑局部传播流行的主要是C群脑膜炎双球菌。这一群种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报告的菌群。

  有关专家介绍,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该菌分为13个群。历史上安徽省流脑以A群为主,但自2003年9月在青阳县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安徽省近期已发生多起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疫情。C群流脑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且起主要的传染源作用,导致传染源控制难,传播途径不易切断,加之C群脑膜炎双球菌在安徽省已广泛存在,以往A群流脑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力不能抵御C群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目前又正值流脑高发季节,故个别地区出现C群流脑的局部暴发和流行。

  安徽省卫生部门提醒,冬春季节是流脑的高发季节,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和4月,流脑的预防控制应注意通风、保暖、个人卫生、适当锻炼等,一旦发热伴头痛、咽痛、咳嗽症状要及时就诊,接种A+C流脑疫苗和正确用药很重要。

  积极措施全力防控疫情

  针对学校疫情,安徽省卫生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本校的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巡查,对学生做好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预防,保持教师、学生宿舍等通风和环境卫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到辖区内学校定期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防治工作。

  除了学校防治工作,安徽省卫生厅还在全省范围内对重点人群推广接种流脑疫苗,积极建立C群流脑免疫屏障。同时开展宣传及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实行流脑病例的日报和网络直报,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A+C流脑疫苗,用于疫情的应急处理。

  学校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

  安徽省卫生厅的有关人士介绍,这次流脑疫情中的“群体性”病例几乎全在学校。该厅卫生应急办公室统计的数字表明,在2004年安徽省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发病人员、食物中毒人员中,学生占到68.42%。学校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灾区”。这一现象提醒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及家长,一定要注意加强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学校存在人口密集,活动集中,学生缺乏相关防范知识等原因,存在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建立良好的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制度,改善相关设施条件,加强对教师、炊事员、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

责编:杨洁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