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建设和谐社会:抚慰“空巢”老人的情感世界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4日 17:14)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然而不少家庭此梦难圆,特别是对于那些盼了整整一年的空巢老人,尤其是一种精神灾难。

  目前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约为45万户,占到老年家庭的38%。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为当今社会的新课题。

   春节凸显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大年三十,住在北京潘家园小区的60岁的裘太佑夫妇,在丰富的年夜饭桌上摆了3副碗筷,这个习惯是从三年前独生女儿到美国开始的。接到女儿的越洋电话,两位老人落泪了,思女之情更显浓重。

  20多年来的社会变革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人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取向。昔日四世同堂独守庭院团圆守岁的家庭,正在让位给五花八门的过年方式,空巢家庭如何过年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今年24岁的杨新成是北京一家银行的职员,他新婚不久即面临着一个困惑,由于他与新娘都是独生子女,在春节里是到父母家过年还是到岳父、岳母家团聚?让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独生子女难以取舍。杨新成告诉记者:“最终三个家庭达成一致,除夕一起到饭店守岁过年,然后我们两人到外地去旅游。”

  独自过节的老人患精神忧郁等疾病的比例明显增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恩普介绍说,“现在社会上老年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不适应感、孤独感。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为空巢家庭的写照。

  家住中关村的离休教授董海如说,春节我最盼望的不是子女寄来丰厚的“过节费”和远隔千里的电话拜年或网络沟通,而是子女前来团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邬沧萍教授认为,虽然当代老年人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但是“爱好不能代替儿女的亲情”。

  多年来致力于社会伦理道德研究的赵建敏博士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爱自己的亲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不要让双亲晚年感受到凄凉和孤独,更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悔恨,请尽孝道于亲人在世。

   志愿者温暖着空巢老人孤独的心

  “几天前,接到志愿者的电话说是大年三十要来陪我过年,我真高兴呀。很多年没有这么过年了。”81岁的空巢霍彦章老人声音有些哽咽。北京市安贞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凯利说,为了让空巢和孤寡老人过上一个欢欢乐乐的大年夜,志愿者们早早来到老人家里,准备年夜饭。

  王然等5位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生通过热线电话报名,如愿成为北京市中关村街道招募的青年志愿者。北京大学共有20多位研究生在今年春节走进空巢老人家,陪老人一起聊天、看电视、包饺子,欢欢喜喜过大年。

  据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璇介绍,“96156亲情陪伴大年夜”活动由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老龄协会共同举办,主要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陪伴老人过年。报名者中有公务员、工人、个体经营者,有退休人员,也有在校大中小学生,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年龄最小的12岁,年龄最大的84岁。

  此项活动自去年开展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志愿者与31639位老人结成了“真情陪伴对子”,全面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础

  资料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3亿人,随着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即将进入老年,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

  同时,多达1.4亿的年轻农民向城市流动,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而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能力仍然不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于实际需要,养儿防老的社会经济基础没有出现根本变化。

  专家指出,一方面城市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还未给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提供足够的空间,这种形势迫使我们现在就必须开始进行必要的准备,否则会积重难返。

  据中国老龄协会与北京老龄协会的调查表明,早在1997年,北京50至59岁的老人表示将来愿住进老年公寓的达22.3万人,而北京近郊交通方便、环境优越的老年公寓为首选。但对于退休之后收入不高的老年人而言,老年公寓过高的价位又是难以承受的。

  专家认为,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老人有一个富裕的晚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老年公寓的社会需求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中国人未富先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观念的转变,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融资渠道的畅通,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责编:陶柯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