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三农,考验中国的首要挑战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2日 10:58)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今年“两会”即将召开,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尽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但是问题和矛盾仍然不容忽视。据3月1日新华社综合报道,总括来看,2005有十大挑战考验着中国。而众多挑战中的第一大挑战,就是粮食供应仍有缺口,农民增收空间有限。2004年,我国出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但是,目前我国每年仍然有几百亿公斤的粮食缺口,不得不靠进口和运用库存来弥补;而随着中央减免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等政策逐步到位,今后农民减负增收的空间也已有限。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日常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通常的说法是,如果基层不稳,就会地动山摇。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号文件关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过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要以工支农,以城带乡。以工支农,就是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加强财政对三农的支持,让各种公共服务更加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以城带乡,实质就是要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创造一种让农民能够进得了城,又能够在城里留得下的制度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搞好基层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加强整体建设,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能够开展文明健康的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得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现在农村和城市相比,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所以要发挥城市优势,多办好事、多办实事,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为农民兄弟搞好服务,办好实事。还有就是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十几年没有变化,进城以后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他根本没有办法融入城市。这些,非但是专家学者的隐忧,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教育的追赶一定要优先与经济的赶超。”我国经济已经走上信息化关键时期,农民科技文化的高低在实现农村小康过程中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对实现农村小康起关键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强调说,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让农村劳动力升值,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100年以前,日本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美国的20%,现在已经相当于美国的95%。我们国家现在农村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多,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高,但只相当于美国100年以前的水平,日本45年以前的水平。政府一定要以父母之心来办教育,一定要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根本,首要的是要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要让所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否则我们谈不上追赶,如果劳动力都长期这么廉价,农民怎么富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切实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再让农民因上学难而犯愁。
还有就是农民看病难,没有退休金,没有公费医疗。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农民的医疗负担仍然很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距仍然是很大,在低保方面,城市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还刚刚开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也不尽合理,继续改进完善。这些,无不是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而所有这一切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使农民收入来源多渠道化,工资性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解决市场竞争加剧条件下日渐凸显的人多地少、农民失地失业、农村经济结构失衡、农村经济组织和土地制度亟待深化改革等问题。挑战无时不在,如何使挑战转化为机遇,“解决新阶段的‘三农’问题就应当有新思路,特别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让农民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作者:郭立场)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刘雅虹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