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红色旅游不能褪色更不能变色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1日 13:59)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红色旅游眼下正在全国各地掀起一浪浪高潮。但由于经营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红色旅游在一些地方有所走样,歪曲历史、戏谑英雄人物等行为时有发生,使这项严肃的工程染上了另类的颜色。(4月18日新华网)
发展红色旅游,本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工程。然而正如有论者所说,我们的社会肌体存在着一种消解能力极强的文化颠覆力量,就像一个染黑能力极强的酱缸,以拼贴、遮蔽、戏说等手段将高尚的文化庸俗化。利用高尚文化的凝聚力和美誉度,以偷梁换柱的形式炮制出“伪文化”为其逐利敛财涂脂抹粉,是一些商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惯用伎俩。既然有这样的“酱缸”在,红色旅游被其“酱化”,也是难免。
商家“酱化”红色旅游,比较典型的表现有两种。一是一些导游不尊重历史事实,对红色资源乱讲一气,以哗众取宠,博得游客一乐。带队到了红色景点,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不是革命的艰苦,不是伟人的事迹,而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甚至艳史,把战友情谊的舍身相援编排成郎才女貌的“英雄救美”,将地下战线的秘密接头演绎成眉目传情的男欢女爱……二是用封建迷信的东西与伟人的人生历程扯到一起。比如来到伟人的故居,导游津津乐道的是那故居的风水如何出类拔萃,绘声绘色讲述的是伟人出生时如何“天有异象”,信口开河之中,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社会变革的必然规律,竟变成了“真命天子”的“奉天承运”。甚至伟人故园中的一草一木,也成了时局兴衰的“征兆”――伟人困顿之时,茂树突然枯萎;伟人复出之际,枯木马上逢春。诸如此类的“轶闻逸事”,莫不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空穴来风,子虚乌有。在这种“导游”之下,非但起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相反使红色旅游褪色乃至变色,成了“黑色”和“黄色”。
红色旅游被异化的现象今天还只是苗头,但如果任其泛滥,那么本心想播龙种,恐怕说不定就会收了一把跳蚤。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普通产品的经营,在引进旅游经营理念的同时,还须充分尊重革命历史的严肃性,以确保红色资源开发真正达到寓教于游,协调发展的目的。而如何实现这个“确保”,乃是当务之急。(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刘英来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