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广场]聚焦:盘点“五一”黄金周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09日 07:16)

  CCTV.com消息(媒体广场):七天的长假转瞬即逝。以各种方式度过假期的人们,应该是感受各有不同,黄金周已经实施了七年了,自1997年开始实行黄金周,在带给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索,黄金周真的要变成假日“鸡肋”了吗?

  中国改革报――我们该怎样盘点黄金周

  中国改革报对这种说法的不大同意。(报纸说,从北京市旅游局的统计来看,今年黄金周期间北京国内旅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0%,北京的情况在全国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七年之痒”的预测和飘红的成绩形成反差,说明黄金周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尽管黄金周已经持续了七年,但是这块金字招牌似乎没有褪色的迹象。

  中国旅游报――突出强调“五一”旅游黄金周四大特点

  北京现代商报公布了这样几个数字,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2005年“五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385元,都比去年有所增长。(今天的中国旅游报说,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还是客观存在的,经营者应该适应这种变化适时的推出新的旅游方式。今年出现的郊区游、民俗游、红色旅游的火爆正说明,新的出游方式满足了人们的休闲需求。)因此中国改革报总结说,只有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黄金周的旅游经济就不会没有生命力。

  中国改革报――“扎堆消费”呼唤黄金周改革破题

  但是黄金周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全国超过10%的旅游者集中在3个黄金周出游,带给旅游设施、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巨大的压力。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众多旅游景点都是人挤人,行、吃、住、购、玩、游的质量都明显下降,价格却在上涨。(中国改革报的文章说,这种扎堆消费给我们的思考就是,应该改变这种以行政手段调节人们出游时间的做法,不给旅游机构、景点把黄金周变成“宰客周”的机会。)

  中国消费者报――购物餐饮住宿行车成为旅游消费投诉热点

  而从中国消费者报今天的报道,可以看出黄金周长假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了。(报纸说,从各地的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统计看,五一黄金周期间涉及旅游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购物、餐饮、住宿、行车成为旅游消费的投诉热点。)北京青年报说,黄金周期间,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受理投诉,比去年同期增长71%。

  新华每日电讯――正从“旅游消费”转型政府应改“惯性思维”

  新华每日电讯说,随着黄金周集中出游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多,以及可供选择的多元化,出游早就不是黄金周休假的唯一方式,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此转变应当有着提前防备,否则将无法有效应对黄金周转型。(现在人们越来越多这样的感慨:黄金周大家怎么都不出去玩了呢?这说明人们开始习惯黄金周了,开始不在乎它了,人们的长假消费也越来越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单纯地指望靠假日旅游和购物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就不合时宜了。)因此还是要顺应目前的趋势,实现消费者和商家、旅游企业的多赢才是当务之急。

  北京晨报――黄金周七年之痒

  专家为旅游部门支招,提倡“实行带薪年假”、“每月小黄金周”和“在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放短假”的做法。还有专家表示,如果以行政方式统一制定“带薪年假制”,放弃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允许劳动者自己安排其余假期,那么,就可以实现保持旅游消费增长、错开供需矛盾高峰的目的。(北京晨报说,这些提议理由充分,但意图昭著,为旅游收入喜,为旅游收入悲,绕不开挖消费者钱袋的获利心理,这样下去,试问消费者还有什么样的承受心理来享受黄金周的快乐。在这样看似“正义”的掠财方式下,民众除了可望不可及之外,最彻底的清高恐怕就是想,黄金周,你不就是块鸡肋吗?)不吃你还不行吗?

  中国改革报――谁动了黄金周的奶酪

  中国改革报则认为,黄金周应该被强制带薪休假所取代,这是一个大方向。但是,在因种种条件限制而暂时无法全面实现时,我们同样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转变非此即彼的意识,(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条件,让一部分人先行进入强制带薪休假者的行列,以此弱化由黄金周的“堆积效应”带来的种种弊端;二是政府要引导黄金周休闲方式的变革,挖掘休闲资源的服务能量,开发新的资源、新的项目,)通过种种创新之举,保持黄金周的持久活力。

责编:闫冬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