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铭记历史,我们要和平!”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3日 10:51 来源:新华社
    专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新华社南京7月3日电(记者徐机玲、蔡玉高)“勿忘国耻,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建设强大中国,保持世界和平”“中华之兴衰,华人之重责”……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株悼念亡者的松树上,挂满了上百张观众留言。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二战史上特大惨案之一。为了“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1985年,南京市在当年日军屠城埋尸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兴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年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参观者1113多万人次,其中外国观众101万人次。目睹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和极具震撼力的纪念雕塑,许多参观者有感而发,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所受的教益。

  步入纪念馆大门,迎面的大型群雕《古城的灾难》,以残破的城墙、断裂的军刀、受难者不屈的头颅,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古城墙下举世震惊的人间惨案。沿着石阶走向史料陈列厅,一路上,“遇难者300000”的黑色大字、镌刻着遇难者名单的“哭墙”、受害者的累累白骨,诉说着当年侵华日军的血腥暴行。

  在遇难者遗骨陈列室里,一株两米高的松树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参观者的留言。一位来自山东临沂的参观者写道:“勿忘国耻,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南京六合县马集中学师生们留下的誓言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这一历史。”陈列室墙上挂满了日本爱知县东邦高等学校、日本大阪府立箕高等学校等日本学生向遇难者敬献的千纸鹤,一句句“中日和平”“世界和平”“和平祈愿”的留言,表达了这些日本孩子的心声。

  来到纪念馆的参观者中,70%以上是青少年,重温历史对他们是一次生动、深刻的教育。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河北石家庄政法学院学生雷雅楠说:“看完这血淋淋的史实,我似乎看到了30万冤魂死不瞑目的双眼。勿忘国耻,兴国保家!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努力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奋斗。”

  作为对那场罪恶战争的反省,一些日本人也在纪念馆留下了忏悔、赎罪的感言。在史料陈列馆的门前,有一座书写着“赎罪、慰灵”的石碑,署名是“日本一老人”。据朱成山馆长介绍,这位老人名叫横山成,1937年,他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上海、南京的杀戮暴行,在84岁那年,他连续七次来到纪念馆赎罪。他说:“我活了这么大,该做的事都做了,惟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代表日本人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忏悔。”

  与横山成的赎罪碑排列在一起的石碑还有日本新制作艺术团的“绝不让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紫金草合唱团的“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和平的誓言”。

  近年来,纪念馆还接待了许多国际政要和国际友人。叙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尤素夫?费萨尔参观纪念馆时留言:“日本侵略军对和平的中国人民犯下的史无前例的罪行,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及德国法西斯野蛮罪行的最强有力的证明。”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在纪念馆参观时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有证据的、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很有教育意义。” 德国前总统梅内姆斯来纪念馆参观时,特别要求会见当年曾受到拉贝保护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穆喜福、李世珍夫妇。他还祝愿这两位幸存者“健康长寿”。

  朱成山馆长说:“大量海内外观众留下的生动感言表明,纪念馆已成为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外开展民间外交及国际和平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

责编:王京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