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4日 11:26 来源:
经济参考报消息:中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必须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地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大前提。同样不可置疑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并不平坦。支撑我们这种大国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极其有限。面对资源紧缺的制约,中国只能建设成节约型社会;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绝大部分社会产出只有在市场上实现后,才能维持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以往我们的扩大再生产多靠投资和出口支撑,今后则只能更多地指望国内消费市场了。
又要节约,又要扩大消费。如俗话所说,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确实是两难之事。但笔者认为,这两者也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甚至相得益彰。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有关文件已经讲的很明白,并不是要老百姓节衣缩食,“节省每一个铜板,为战争和革命事业”,而是在提高淡水、土地、能源和矿产等资源效率和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而对扩大消费,人们的认识可能还不完全一致,也许有人觉得那就是吃更大块的肉,喝更大碗的酒,住更大的房,开马力更大的车。总之,扩大消费就是要消耗更多物质。
经济学原理认为,在社会经济循环的生产环节中,人并不能创造物质,只是用自己的具体劳动改变自然资源的性状使其适应人类的某种需要,即使用价值;同时把自己的抽象劳动凝聚在这些物质产品中,使其具有价值。按照笔者的理解,在消费环节中,人们也不能消灭物质,也只是改变产品的性状,使其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消费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例如,吃了食物后,使其变成了人的能量和肌体。同时消费行为也是对价值的消费,即消费了凝聚在产品上的人类劳动。阳光、空气,对人的生存不可或缺,但不是劳动产品,人们晒太阳,呼吸空气并不能形成社会消费。我们今天要扩大消费,更应该强调是这种对价值的消费。因为随技术的进步,有限的自然资源中可以容纳越来越多的人类劳动,提供越来越多的效用。同样一个茄子,让刘姥姥加工和让贾府的厨子烹制,形成的消费规模肯定不可同日而语。从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工业生产的资源消耗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的对比分析看,我们只要努力,也应该在耗用同样物料的情况下,让人们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漂亮,住得更舒适,行得更便捷,当然也付出更多钞票。这样,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并不就一定要多消耗自然资源。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为满足衣食住行需要而消费的物质产品达到、甚至超过小康水平后,扩大物质消费的空间只能越来越小,而扩大对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物质载体的服务消费,则有无限潜力。不少论者都指出过,中国人的GDP,即一年中的生产总值或消费总值中,服务项目所占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果把扩大服务的重点转向如何扩大服务消费这篇文章做好了,中国在不增加自然资源消耗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推动社会消费。依笔者之见,中国的这篇文章,顶多也就是破了题,还没有启承转合。据笔者观察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京城中等收入人家,除孩子的教育,电话、上网、物业等必要开销外,平日消费的服务似乎只有女士们的美容,男士们的小酌了。(陈晓彬)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