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让节俭融入民族文化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8日 13:25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专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在人们纷纷就中央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发表看法时,笔者也曾提出,节约是我们在现代社会必须大力提倡的文明标签,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公民文明素养的重要标识。我们看到,大家对节约型社会的思辨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网友提出,应当着力建设"节约型国民精神",本人对此深表赞同。

  节约,决不限于"小打小闹"式的省电、省钱、省资源,点点滴滴汇江河,广纳百川成大海。节约是一种文明素质、公德意识的表现,将节约行为提升为民族精神,乃至于融入民族文化里面,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当海外大肆炒作中华崛起,乃至滋生许多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时,一些国民也不免产生飘飘然的自我陶醉。其实,虽然有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又有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呢?13亿人口,任何资源与财富,在这个巨大的分母面前都少得可怜。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倘使仅仅用于增强儿童的爱国情感也无可厚非,可悲的是许多成年人也陶醉其中。

  一些好容易摘掉贫困帽子的人,动辄吃喝玩乐大肆挥霍,借以显示自己,满足虚荣的面子。个人如此,国家又怎样呢?当我们发现了大庆、胜利两油田后,就以为彻底摆脱了贫油帽子大量出口原油。当我们东部油区储量不足时,仍然不承认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西部寻找石油。当国际油价一涨再涨,已经是十年前的好几倍时,我们不得不放弃虚荣支撑的面子,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进口石油。人均GDP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产出能耗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我们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相比,资源的消耗与产出比,相差了几倍十几倍,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

  中国人爱面子。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国人将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当成维系个人面子的工具,节俭成了寒酸、抠门儿,甚至有伤大雅的"小气鬼"。三峡工程上马前,我们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到巴西伊泰普考察,乃至于反感接待的当地政府禁止中国官员入内。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餐宴席曾因浪费严重被禁止作为公务宴。还是看看一些先进国家吧。前德国总理科尔,曾在宴请来访官员时端起盘子舔吃剩菜而不考虑"有失大雅"。前韩国总统金泳三,曾以一碗清水面宴请内阁官员。江泽民访问波音公司时,欢迎仪式是在经过简单布置的车间操作台。

  勤俭,随处能为;节约,举手可行。少一点灯红酒绿的奢侈,少一点挥霍铺张的浪费;多一点尽职尽责的实干,多一点忧国忧民的节俭。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少不了以进步时尚为特征的人文动力。

  任何一个文化品味浓厚的民族,都有其引以自豪的特色文化和文化品牌。像法国的浪漫与热情,日本的团结与敬业,美国的创新与自由,巴西的桑巴奔放,奥地利的音乐高雅。拘谨内敛、勤恳中庸,曾是海外民族对我们的印象之一。如今,我们需要倾力打造一个勤俭务实的民族文化品牌。一个开放的民族,也是不断吸收先进的时代内涵,不断发展进步的民族。让节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让勤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品牌亮点。必须擦亮中华文化的勤俭内涵,这是实现中华复兴,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者:李映洁)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原帖 发表高见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