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2日 06:36 来源: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比较少,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经济高速增长使资源压力加大。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推进这一基本国策。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在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时,不能只看GDP,只看“政绩指标”,还要看“绿色指标”,这样才能扭转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做法,使经济发展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各级政府要依法严格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重大的、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之前,建立听证会制度。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投资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规划以及对环境、资源和公众利益的影响等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政府投资应实行项目储备制度。投资立项必须从这个储备库中产生,保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发展建设规划。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道路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执行基本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实施。例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规定新建道路5年内不能开挖,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应带头遵守,充分论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政府要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和经济杠杆,鼓励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做好开源节流,一方面合理增加资源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狠抓节能、节材、节水等工作。
每个公民都应当摈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等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们身边的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人人都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13亿人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科学生活方式,追寻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责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