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应对台风,“避”是上策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6日 16:18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又来了。据中新社8月6日消息,“麦莎”于6日凌晨3点45分在浙江省玉环县干江镇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5时后,台风中心移位于浙江东清市境内,就是北纬28.2度,东经12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2级。据气象部门预报,此次台风雨量大,强度强,范围广,又正值大潮期间。据浙江在线8月6日消息,台风经过的玉环县城今已成泽国,多数街道积水达20-30厘米。可见,“麦莎”与“海棠”不分伯仲。应对气势汹汹的强台风,就成了相关地区各级党政官员“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任务。如何应对“麦莎”?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气象局一份报告上对抗击“麦莎”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沿海有关地区一定要作充分的预防准备,不漏一处,不存死角,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灾害损失。(见浙江在线2005年8月6日消息)而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麦莎”光顾前夕之夜,通过视讯系统对浙江各级官员也下了一道“命令”:这次抗台,准备比较充分,但还是要立足于避,就是抢险工作也要在人身安全保证的情况下进行,真正台风来了,首先还是要避。(见浙江在线2005年8月6日消息)

  防“麦莎”,突出一个“避”字是上上下下一个鲜明的思路。“避”台风,就是避免损失。台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的。在气势汹汹的十二级台风横刮下许多作物会被刮倒,一些堪漏不固房子会出现崩塌等等,这是为许多事实证明了无法避免的事实。应对台风,强调立足于“避”,就是避其“锋芒”,最大限度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什么?既要迅速转移人畜到中心风力以外的范围,转移到安全地带;也要迅速转移重要物资,及早抢救成熟庄稼,及早固实堤坝防止坍塌,避免台风暴雨造成损失。浙江在“麦莎”登陆之前,已组织124万群众安全转移撤离;4.13万艘船只驶回避风港;上海沿海4.36万人安全转移等等。无疑,这是相关地方在“避”台风方面做出出色的文章。“避”台风,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生命安全。

  “避”台风,也是更新观念的体现。一段时间以来,在国人心目中,每谈台风,总是离不开一个“抗”字。似乎只要“抗”才能体现斗争意志,体现不怕死不怕苦精神。然而,在实践中人们都看到,片面的“抗”往往是难以扭转台风风向的。也就是说,在应对台风中,假若片面讲“抗”,只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立足于“避”,不是斗争性的衰退,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立足主动,有所作为。人们看到,浙江应对“麦莎”,正确贯彻国务院关于立足于避的方针,与强台风争取时速,实现了台风前夕124万人的安全大转移就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昨天,根据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关于报送台风影响范围内人员安全转移方案的紧急通知》,上海展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员转移行动,对沿海4.36万人进行了临时转移。而其中,金山、奉贤和南汇等区,因为直面东海,处于“麦莎”模拟登陆线路上的中心区,从而成为此次全市转移行动的重点。(见中新社2005年8月6日电)

  “避”,还是作风扎实的体现。按温总理的要求,及早准备要做到“不漏一处,不存死角”。这就要求各级官员工作布置过细,检查过细,做到实处。“避”字与“抗”字尽管是一字之差,个中彰显的求实精神,以人为本理念已可见一斑。

  诚然,应对台风时,强调立足于“避”并不是一切都要躲避。作为官员,作为共产党员,在台风的袭击中,当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处于危险状态时挺身而出,发扬敢于斗争精神,想方设法保护群众,保护国家、集体、人民财产也是应尽的责任和本分。但这种“抗”只是应对台风局部个别工作的体现,不是全局总体部署;只是对官员队伍而言,不能作为整个应对台风的方针。

  “麦莎”尽管凶相毕露,然而在江浙、在华东却无法尽施其凶,个中相关地方领导层采取主动的“避”方针是值得一书的上上策。据8月6日新华社报道,昨天,第四轮六方会谈进入第11天,但仍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已经到了周末,但会谈并没有结束的迹象,不少代表团延长了在下榻饭店订房的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李敦球分析说,从现在的情况看,会谈很有可能会延长到下周。

  5日上午,朝鲜与美国各自的代表团副团长进行了1小时左右的会谈。在此基础上,韩美、韩朝、中美和中日代表团团长分别举行会晤,交换意见。朝美双方讨论了和平利用核能、弃核范围等具体问题,尽管“未能缩小分歧”,尽管“几乎没有进展”,尽管有关方面的立场仍存在“实质性差异”,但各方都知道“实质性分歧”所在,都没有放弃攻坚的努力,都希望继续磋商加以解决,这充分表明六方会谈正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深入。

  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第四轮六方会谈,目前已进行了多场双边磋商,各方代表为缩小实质性的分歧进行着持之以恒的努力。此轮会谈的会期持续时间之长,已超过前三轮会期的总和,至今依然没有提早收场的迹象或出现破裂的征兆,各方在分歧面前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心平气和,都能够很积极务实地面对分歧,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并且把共同文件作为一个选择,充分显示出六方会谈取得的进展,为今后六方会谈继续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会谈越深入,涉及的实质问题越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就越大。

  会谈期间各方相互磋商的频率相当高、密度非常大,通过认真细致的接触与协商,各方在很多问题上增进了相互了解,积累了突破性的共识,分歧也在不断集中、缩小。尤其是有关各方在前三轮会谈中达成的共识得到了进一步确认,都重申要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都再次强调通过对话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都支持六方会谈进程。至于各方最终能否提出一份凝结共识、消除分歧的共同文件,此间专家认为,无论最后是否会有共同文件,都是情理之中的结局。有共同文件当然最好,说明本轮会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确立了弃核、补偿、不敌视的原则和框架,但即使达不成协议,也不能就此抹杀本轮会谈的积极意义,也不能认为会议就不成功。“六个国家的代表毕竟坐在一起进行了十多天的磋商,充分了解了彼此立场,强化了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政治意愿。”

  毋庸置疑,六方会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进程。在本轮会谈中存在着难以化解的分歧,朝美在此轮会谈中的立场差距依然很大,想达成一致必须经历艰苦复杂的谈判过程。可喜的是,与会各方有着共同愿望和目标,并一直进行着持续不懈的努力,“我们在不断向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前进。也就是说,路在一步步向前走,坡在一个一个向上爬。”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寄希望于一两轮或几天的会谈就将矛盾和隔阂涣然冰释,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一切分歧性严重的问题,未免过于想当然,“期望值显然过高”。在这个艰难的寻求共识的进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积极和努力,更需要务实和让步,“我们还是希望各方能够增进了解,建立互信。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消除分歧,寻找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六方会谈即将进入尾声,各方尚未就所有问题达成共识,会谈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分歧,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朝美双方的谈判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磋商未到最后一刻,一切都还不会结束”。可以假设的是,只要各方都对本轮会谈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积极、建设性的艰辛努力,就一定能够赢来美好的明天。这就需要各方进一步显示灵活性,努力缩小实质分歧,做出更大努力。只要与会各方有谈的意愿和决心,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只要会谈仍在进行、攻坚仍在继续,矛盾不是不可以化解。(亦菲)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陶亮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