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2日 05:58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消息:
逄先知
光阴荏苒,抗战胜利转瞬已经60年。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这个历史性胜利的日子里,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这部五卷本的大型文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该文集共200多万字,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史料最全的一部书。它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对于促进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特别是“无人区”的研究;对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抨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和歪曲历史的行径;对于用活生生的历史事实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民族精神,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真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世界战争史上未曾有过的“无人区”的罪行。“无人区”是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又一铁证。从抗战胜利之日起,就有人开始介绍“无人区”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些学者开始收集材料并进行“无人区”的研究,但至今还缺少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无人区”情况的著作。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这部文集,集历史资料和中外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于一体,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回忆、证言、调查等各种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文集所收入的研究成果,既对日军制造“无人区”的目的、暴行、阶段划分等进行了认真分析,也对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进行了深入研究;既反映了国内学者对“无人区”的研究,也记录了日本学者研究的成果。文集还收入历史图片460多幅,形象地再现了“无人区”的情况。文集不仅对日军制造的潘家峪惨案、承德县“二一”惨案、长河川惨案等一系列暴行作了介绍,还收入了当地有关部门实地采访的调查资料。透过一份份亲历者的证言、一处处至今仍清晰可见的遗迹,我们足以看清日军制造“无人区”的惨景。
讴歌了战斗在“无人区”的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冀热辽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建立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抗战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日军全面制造“无人区”以后,战斗在这一地区的八路军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面对衣、食物品和枪支弹药等异常短缺的困难,党领导抗日军民始终坚持战斗在“无人区”里,围不垮,“剿”不灭,独立地挑起了在伪满坚持抗战的重担,并持续突破“无人区”封锁线,向伪满洲国腹地推进,使日本帝国主义多次宣布的保卫“满洲国”西南边界的计划化为泡影。“无人区”的群众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毁家纾难,舍家保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文集选编了从中共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关于开辟和坚持冀热辽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文献,反映了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斗争历程。
充分反映了群众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在“无人区”斗争中的实践。该文集通过大量党的文献、回忆资料,生动地反映了坚持在“无人区”斗争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共产党员、八路军官兵时刻心系百姓。他们团结、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结成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战斗集体,出现了许多八路军指战员挺身保卫群众、群众舍生忘死掩护战士的事迹。事实上,日本侵略者也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他们制造“无人区”的目的,就是针对广泛开展的人民战争,妄图隔断共产党同人民的联系。然而,日军并没有能通过制造“无人区”达到其目的。正是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建立的不可分离的鱼水关系,保证了“无人区”斗争的胜利。
责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