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生产浪费不容小视 我国是浪费最严重国家之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8日 15:44 来源:
    专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经济参考报消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日渐高涨,但人们往往只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节电等方面的问题,较少关注生产方面由于不恰当的组织而导致的不合法生产、过剩生产、高能耗生产等造成的浪费;忽视由于投资失误、决策失误而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正是这些“浪费”,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大障碍。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类资源的消耗也惊人地高。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个让人们触目惊心的结论: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

  以2001年为例,我国单位产出能耗比单位产出能耗较高的美国高出2.3倍,比单位产出能耗较低的日本高出5.1倍,比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巴西等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8%。钢铁消耗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这份研究,我国单位产出的钢铁消耗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9倍,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两倍以上。

  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的30%,电力消耗占13%左右,钢材消耗占25%,水泥约占50%。

  我国是世界上单位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世界上生产过程中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单位资源投入产出如此之低,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仍然较高,产业结构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量的资源作为生产原材料和制成品,被白白浪费掉了。(记者 林玉 方烨)

  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大不足在于资源配置水平低

  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20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机制本身的盲目性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由于投资和生产过剩经常出现,致使在金融领域和有形商品领域,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如重复建设、库存积压、销毁过剩产品和生产设备、银行不良资产、城市烂尾楼等经济现象,都与此相关。

  可以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不完善,是我国生产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全新的市场经济调控体制,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更多。

  也可以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的最大不足在于资源配置水平不高,特别是要素配置的效率较低。(记者:林玉 方烨)

  建设节约型社会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巨大浪费现象,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早在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要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此后,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系列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转变和改善政府职能,使“看得见的手”更加及时有效,并能有力调节和引导“看不见的手”,是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降低经济发展成本的核心环节。为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把改善政府职能作为主要工作之一来抓。

  在审批制度改革上,以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政府各个部门清理了一大批行政许可事项,把本来应该由市场决定的行为,交还给市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在投资体制改革中,一方面将不应该由政府控制的“市场准入”门槛交还给市场,另一方面将应该由政府控制的“市场准入”门槛把严、把好。国家只审批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他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策,依法办理用地、资源、环保、安全等许可手续。

  依照这个原则,针对200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投资过热苗头,为了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对各地上马的项目进行了整顿,大批不符合项目建设程序的项目下马,大批没有取得安全、环保、用地等合法手续的项目停工。这次宏观调控,不但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也避免了由于盲目投资造成又一次巨大浪费。

  同时,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税收体制、证券市场、金融体制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进入2005年,铁矿石、石油等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价格飞涨,我国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显得更加难以为继。

  2005年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此后,国务院于7月6日颁发了《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通知》,对近期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了部署。(记者:林玉 方烨)

  经济学家“支招”节约发展

  就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认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除了要实施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以外,主要要靠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首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但不能因此就自认为是经济活动的主角,主导经济资源的配置。

  其次,深化财税改革。目前的财税体制促使各地热衷于粗放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因为这样GDP增速快,财税收入高,而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够重视。今后需考虑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降低间接税的比重;提高与完善资源开采补偿费;降低或取消高耗能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体制;把城市土地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不再投资于一般竞争性产业,而要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尽快开征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等等。

  第三,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节约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当前物价涨幅低,正是我们逐步调整水价、油价、电价等的大好时机。国内外经验表明,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能有效促进资源节约。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避免生产环节的浪费,重要一环就是要“严格吏治”,管好干部。一方面,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干部政绩不能只看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指标来考核。另一方面,对只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置国家利益不顾,放松手里本来应该严格掌握的市场准入权力的,要严厉惩处。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认为,根据预测,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全面过剩局面,届时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浪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除了调控生产领域的总供给外,更要通过调整人们的收入分配结构,来调控消费领域的总需求。只有总需求健康发展,我国经济才能步入长治久安之道。(记者 林玉 方烨)

责编:杨洁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