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9日 12:03 来源:
人民日报消息:
“你报考公务员了吗?”
这是2005年深秋初冬时节,在许多大学校园里耳熟能详的一句流行问候语。
也是在这个时候,那些关于报考公务员的各种限制条件,越来越被成千上万的报名者所关注。
户籍放宽掀起报考热潮
从10月25日国家人事部启动的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到目前全国各省市区组织的地方公务员招考,报名踊跃的场面比比皆是。以广东省报名地点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在11月4日和5日两天现场报名确认的时间里,一下子汇聚了36000多名报考者。周边许多居民们感叹:从来没见过周末周日有这么多人进出这里!
在居民们感叹的背后,是人气冲天的公务员报考热潮。11月26日,全国最终有36.5万人走进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的笔试考场,人数比上年增长47%;平均每个职位有35人竞争,个别职位竞争者甚至超过2000人。由于录取率低于高考和考研,公务员考试从此有了一个称号:“中国最难考的考试”。
去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因为大量职位面向北京户籍人士和高校应届毕业生而屡遇舆论抨击。国家人事部官员还为此专门在媒体上向民众做出诚恳解释,而今年这两个问题均得到了较大改善。类似“公务员招考不限户籍意义非凡”这样的报纸和网络言论,无疑是对国家人事部在此次公务员招考中改革举措的肯定和褒扬。
在放宽户籍限制以及准许社会在职人员报考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今年深秋初冬时节考试组织启动的这次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响应和关注。
众多限制款项遭遇质疑
在对人事部改革举措叫好之声此伏彼起的同时,很多针对具体招考单位设置限制条件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翻阅北京市国税局2006年度公务员招考简章,90个招考职位全部面向“北京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对此,许多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气忿地抱怨:“北京市国税局在户籍问题上还在搞地方保护主义。”
查看黑龙江省绥纷河海关2006年度公务员招考简章,4个招考职位名称分别为“财务管理”、“统计”、“综合业务”、“法律事务”,所需专业分别是“财会”、“统计”、“审计”、“法律”,所需人员性别则全部是“男性”。面对这些招考限制条件,许多女性报考者愕然而又无奈。
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如此,地方也是这样。在11月下旬开始发布的广东省公安机关2006年度招考人民警察职位表中,中山市公安局招考385名未婚人士担任人民警察,其中有4个名额招收体育专业,具体报考要求是“男,中专以上,中专限本市生源(户籍),具有羽毛球或篮球专长”。有人对此戏言:既然具有羽毛球或篮球专长的人可以当警察,那么具有门球专长的人也没有理由不能当警察。
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梁柠欣认为,这些招考限制条款,自然有其理由和依据,但是无论怎样,都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做出真实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更多限制条件期待完善
随着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放宽户籍限制并面向社会招考,民众越来越相信公务员的进入门槛将会降低,从而加入到公务员报考队伍中去。另外,民众也更加期待人事部门适时调整完善一些限制条件。
一是报考能否放宽职位数量的限制。现在一般都规定每位考生只允许报考一个单位里一个部门的一个职位,这种规定难免造成人才埋没。既然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一样,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不妨拓宽桥面,放宽职位报考数量的限制,让更多有才之士多一些机会,于国于民均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报考能否取消单位批准的限制。根据现行的公务员招考《报名方式》中的“注意事项”,笔试合格人员进入面试时,必须提供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否则不得参加面试。按理说,公民依法报考公务员,依法担任国家公职,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这都是宪法赋予并保障的基本政治权利,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无需任何单位和个人批准同意。在目前情况下,公民报考公务员,往往意味着本人对原来单位和工作不满意不安心,如果单位不同意,在事实上就会侵犯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取消单位批准的限制,合法合情合理。
正如法学专家所言,民众对完善公务员招考限制条件充满期待,实际上也是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和社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充满期待。
《华南新闻》 (2005年11月29日 第三版)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