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低价路线"质疑毕业生就业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6日 15:56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据12月6日《新闻晨报》报道,为获企业青睐而准备走“低价路线”的毕业生不在少数。目前不少外资和私营企业,同一岗位的薪金都是面试中通过企业与应聘者协商达成。“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一般会优先考虑‘开价’较低的应聘者”,在沪市一家高校的校园招聘会上某IT公司人事主管lily告诉笔者,大学生似乎摸准了企业的这个脉门,当天的薪金“开价”可谓屡创新低。

  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似乎与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相吻合。据12月5日《文汇报》报道,“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万人,年均增幅27%,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就业人数连年增长。有关人士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力争高校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官方得出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定以事实为依据,由相关的统计数据计算而来,不低呀,足以让有关部门沾沾自喜了,安心睡在“70%以上”的“高枕”上无忧。

  “70%以上”背后有多少辛酸的故事、委屈的眼泪?又有多少恶性竞争、“低价出售”?大学毕业生为何走“低价路线”?道理很简单,“低价”是求职战中“取胜”的法宝之一。尽管学生反省相互压价不如“结盟”,呼吁不要盲目降低身价造成恶性竞争,应该在学生中间形成“价格联盟”。但是不是一厢情愿或“听起来很美”尚有待实践。

  大学毕业生从包分配到不包分配,再到完全市场化运作,由以前的“强买强卖”,到现在的“双向选择”。理论上讲,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可以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只能一手抓住大学生的手,另一只手却摸不到市场用人的脉,何谈“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中,学生自身的努力,甚至是“贱买”的比率有多高?高校培养的是否是可用之才,依赖于市场用人机制的检验。高分低能,大学生创新等“软能力”不足,大学生就业为何不如技校生“吃香”……诸多问题直指高校的育才体系,因为大学不仅是培养专业知识合格的毕业生,更是输送合格的可用之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中可有“人尽其才”的比率?有多少将就着上岗又很快加入失业大军的?“保持在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只是一个数据性目标,人们更加期待的是,“十一五”期间,高校教育体制与市场用人机制接轨的实质性破题,让那些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王旭东1)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