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环保与每个人休戚相关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0日 14:55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2005年的环保日历是被一场有惊无险的“环保风暴”掀开的。说它有惊,是因为问题直指不少部委和省市。说它无险,是因为问题出在环评而非突发性事件。

  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京宣布,10多个省市的30个建设项目被定性为“违法开工项目”。国家环保总局在通报中称,这些建设项目都是在环评报告书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就已开工建设。环保总局已经决定依法责令立即停止这些项目的建设。然而,这场风暴掀开的只是冰山一角。

  环保终于向违法的大企业叫板,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再是某些人眼里的“文字游戏”。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说,查处大企业的程序违法,就是为了维护这项制度,使所有企业都能够回到法律框架内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会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树立起环保法律的权威。

  而在接下来的圆明园防渗事件中,2005年环保的主旋律之一:公众参与第一次在这个象征中华璀璨文明的废墟上被唱响。

  在这场一波三折,风烟频起的圆明园防渗风波中,国家环保总局始终与体现民意的公众站在一起,一场与法律博弈的听证会向藐视法律者提出责询,全程直播,举国关注。最终几番回合,批准用综合改进的方法完善生态系统工程。但是这种公益性很强的生态工程与其功利性形成对抗,要减少其中的粗劣、拖延和懈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让一切置于阳光之下。

  从查处电力企业环评违法的“环保风暴”到圆明园防渗事件,环保部门用自己的声音验证了环保法不再是软法,环保部门应该更多的充当环境保护的“看护人”,而非简单的执法者,如果满足于事后处罚,则根本无力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最终成为“牛过河拽尾巴”的“马后炮”。环保因素应从开始就加入决策,这样就不至于陷入被动与困境。果如是,频频见诸媒体的癌症村、垃圾河等污染景象将不复存在。可是,教训往往需要重复和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真正吸取,松花江的重大污染事故再一次敲响警钟,环境安全,提前介入,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总把环保的聚焦对准政府部门,善待大自然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和责任。松花江告诉我们,这不是一句华丽的口号,供人们在地球日、环境日、爱水周里表达动听和充当媒体耀眼的文字,而是让我们实实在在的付出行动。像大西北的老人一样治沙治水,为了乡亲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默默无声地奉献着;像东北种树的老人一辈子与荒山为伴而融于一片绿色;像改造垃圾山的老人一样在一堆腐朽中造就神奇;像索南达杰一样身为县委书记却为保护藏羚羊,与偷猎贼英勇搏斗牺牲在可可西里那无边的草地,环保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回眸2005, 展望2006。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纯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营造绿色文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努力。(润无声)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