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原因是迷宫,办法是出口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7日 14:23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其中主要是农民因经济原因难以及时就医。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日前接受《学习时报》专访,对中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从五方面进行了剖析。(12月26日中新网)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已不止一次从高官口中道出,耳熟能详。中国农民是看病难的第一厉害群体,既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亟待解决的关系到群众生活安康的大问题。不过,一次次总结经验教训和存在的弊端,就像医生看病,光检查,不开药咋治病?不能总在诸多原因这个“迷宫”里转圈,颠三倒四,循环往复,说者疲劳,听者无味。不如找出办法,公布出办法,让公众瞧瞧,政府在解决农民求医问药难题上到底有什么高招、新招,好让父母乡亲们先吃下一颗“定心丸”。

  近年来,关于医改话题的讨论一直都在继续。从坦言医改不成功到“医改成败论”;从医疗乱收费到药品价格“馒头论”;从医术医德到医疗产业化等等,讨论和争论喋喋不休。讨论固然有集思广益的意义,但就这种“驴子拉磨”般的围绕同一个话题引出若干“子话题”、“孙话题”,走入“迷宫”,对解决实质性问题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会空谈误事。小平同志说得好,不要争论。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要触及利益,要有阵痛,甚至是一种旧体制和机制的破裂。

  唯利是图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品性。为什么计划经济的时候,没有听说过几百万元的“天价药费”?没有听说病人早就死了还在吃药缴费?没有听说活着的病人被当作死人送走?没有听说十人治眼九人眼球被摘?更没有听说医院见死不救?这一切都是法治监管缺失的“典型症状”,其市场化的“隐疾”已从这些极不正常的现象中露出端倪。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市场经济中产生的问题要寻求市场的办法,不应走回头路,去削足适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主要要法治来支撑、维系其正常运行的秩序,我们可以不相信市场万能,但不可以否定法治对于市场的调整功能。

  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政府应走到前台,扮演好应该分内的角色,但不能凭感情冲动而超越职责,越俎代庖,其效果适得其反。日前有一个报道,苏南一发达乡镇免费为农民体检,这从表象上看是件好事。但理性地分析此举,却弊大于利。政府的职责不是拿钱给农民查病治病,而是如何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主动地到医院体检,并通过建立基金解决困难农民的治病问题。有钱的政府做这样的好事固然“掌声响起来”,没钱的政府咋办?一比较农民们就会有想法。此前决策层曾说,医改的目标是让农民看不起病。别小看了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很难。首先,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其次,“让农民看得起病”是一个综合工程,不是卫生部门所能解决的事情,卫生主管部门要解决的是如果遏制医疗和药品价格,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改善服务质量,而非农民增收。因此,政府做政府的事情,部门做部门的事情,医院做医院的事情,农民做农民的事情,才是农村医改的惟一出路。

  病笃不能乱投医。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医院法”或“医疗法”,不能不说是法制进程上的一大遗憾。要说轻重缓急,这一块涉及千家万户,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应早在“护照法”等法律之前就列入立法日程。归根结蒂,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问题要大胆冲破樊篱,用市场的办法,法治的办法,公平的办法,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任何高谈阔论都无济于事。(润无声)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