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这个“还贷教育”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15:21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京华时报》2005年12月29日)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申请到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开始还贷,是其分内的义务。毕业后玩失踪,躲着银行这个债主,就别怪银行不留情面,将其告上法庭。

  针对建行北京昌平支行的起诉,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济上比较拮据,有的甚至还没找到工作,不具备还贷的条件。的确,这些都是事实。不过,暂不具备还贷能力,与拒不和债主打照面是两码事。中国建行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刁钻刻薄,故意欺负天之骄子们。如果这些欠贷的毕业生,能够及时向银行说明原因,约定一个开始还贷的日期,并保证让银行随时联系到他们,建行可能去打这个讨债官司吗?

  毋庸讳言,目前,“诚信”二字,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相当短缺的一种资源。欠钱不还,在公开场合受到谴责,不等于在背地里同样受到讥讽。事实上,一些人以能借到钱而不用归还为能事。前几天,和同事喝酒。他是做学生管理的老师。谈到借给学生的钱有去无回的话题,我们感慨良多。他借出的钱,除了拉下脸面硬追,几乎没有哪个学生主动归还的,迄今学生还欠着他1000多元钱。本人也有几次这方面的遭遇。在广西读书,一些本科生找我借钱,借条有,可到了这些学生毕业时,根本没有和我联系的。也曾托他们的同学捎信的,少有音讯。去年曾有一个参加了工作的学生发邮件给我表示还钱,我回复了邮件,告诉他还钱的方式后,竟再也没有消息了。现在供职的高校,借给学生的钱,仍然没有收到一分本钱。昨天(12月28日)下午,一个学生回家,说钱不够,跑到我家借钱,你说能不帮忙吗?

  很少有高校给学生开设还债(贷)课的;作为个人间的小额借款,为此打官司讨债,似乎也不大现实。越是这样,越是忽视了应有的还贷理念教育。有了钱款,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抹掉就抹掉的念头一旦形成,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年轻人的赖账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行北京昌平支行为追讨助学贷款,不管是诉诸于法庭也好,停止对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贷款业务也罢,既是他们的权利,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的一次很好的“素质教育课”――不履行诺言,不仅要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还要殃及自己的师弟师妹们和母校的声誉。一句话,和银行玩捉迷藏游戏,得不偿失。

  银行的这个“还贷教育”课固然上得不错,遗憾的是,听石油大学北京校区有关负责人的口气,似乎不大在乎建行的停贷威胁,他们称中行还在和他们合作。我真担心,倘若几年后所有的银行都制裁你们该怎么办?

  看来,接受“还贷教育”,决不只是那23个欠贷不还的毕业生,包括联系助学贷款的学校,也该一起跟着受受熏陶才是。(作者:刘海明)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