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实际补偿为零群众能满意?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15:26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王红漫带领她的课题组进行了长达4年的农村调查,走访了近20个省区,累计行程2.5万公里。近日公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显示,从2003年开始推行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存在参保人数少、农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可能等于零,甚至是负数,结果大大弱化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突出重点。(12月28日《新京报》)

  中老年也许还记得: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之所以能够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干预重点选择方面以及在费用保障机制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决定性因素。医疗卫生的投入以政府为主,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卫生领域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分配由政府统一规划,具体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也由政府按照严格的计划实施。从而保证了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迅速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我国当时的选择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如从总体上讲,正如最近媒体上报道所说,有90%以上的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状况不满(特别是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不满)(11月7日《国家信息中心》)。当前人民群众究竟不满意什么?是不满意“改革”,还是不满意“不改革”;是不满意“改革不到位”,还是不满意“假借改革搞别的名堂”?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种种弊端不满意;对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势力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所形成的腐败风气不满意;对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失衡和医疗卫生改革中的某些偏差不满意;对改革中一些新的正当的举措不满意。由于众多群众不意意,就说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还存在许多缺陷或不足。

  尽管我国目前有不少县市实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保群众生病时能减免或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但目前参保人数还很低,如王红漫调查的有一个5219人的村庄,2001年的参保人数是200人,2003年才达到560人。造成参保人数如此少的原因,经济状况和观念问题是一重要因素,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1250元,参保的家庭均经济条件稍好,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另一重要原因是减免或报销医药费是有限的,这一地区最高才20元,农民最怕得大病,但合作医疗给大病的补贴也就是20%。王红漫调查发现,大多数地区报销额度为30-60元,西部地区甚至只有10元,大病报销额度每年能达到4万-6万元。但现实门诊报销的情况是,很多药品在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实际价格在扣除报销额度之后,仍然高于一般药店的价格。也就说:农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可能等于零,甚至是负数,这也难怪群众不满意。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总体规划是,2006年,试点覆盖面要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如何让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关键是政府及有关职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正如有关专家建议:对公共卫生领域,政府应该用“看得见的手”来加强管理,对医疗服务领域应该放心由市场主导。但愿在不久的将来,群众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能令广大群众满意。(作者:刘纯银)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