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6: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和谐发展如何破题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5日 13:09 来源:

  证券日报消息: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13亿人的期待。人们关注在新的一年里,和谐发展如何破题?

  资源价格:

  涨价不可避免

  但需考虑困难群体承受能力

  一方面是长期偏低的资源价格,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保,另一方面这种基础产品价格牵连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随着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日益增强,中国建立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已是当务之急。2006年,资源价格体制改革步伐将不断加快。

  2005年底,国家对天然气出厂价格进行了上调,初步测算,每户居民平均每月增加支出3元左右。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部署,今年将完善石油价格机制和相关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等各方承受能力因素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对部分弱势行业和困难群体适当补贴的机制等。

  一路上涨的水价、电价、成品油价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必须认识到,制定顺应市场的价格机制,是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有效途径,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已不可避免。

  事实上,在已经进行的资源价格改革和调整中这一原则已经贯彻其中。例如,去年国家虽然5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每吨涨幅累计在500元至600元不等,但仍然比国际市场价格低1500元至2000元。一些地方政府对出租车行业采取了油价临时补贴等保护措施。在这次天然气价格调整中,价格调整到位的时间也被延续为3至5年。

  协调发展:

  加大农村公共投入

  加快城市带动农村步伐

  新年伊始,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中国政府加快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步伐: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

  11个省市先后出台了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各地进一步清理取消对进城就业农民的限制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今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中央投资将大幅增加,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等事业经费用于县以下的比例将不低于70%。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评价:“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当是一个享有政府公共服务的农村。取消农业税,保证种粮农民利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农民的真正福音。”

  “谷贱伤农”是农民最担忧之事。对此,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将建立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直接补贴制度,以保证农民利益不致“缩水”。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有关部门将增加对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直补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将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两年内全部免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将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均衡发展:

  公平分配公共服务

  GDP增长更多惠及百姓生活

  “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对中国的地区不均衡、贫富不均衡等所作出的描述。

  在经济学家眼中,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收益分享是“十一五”的重要转变。不过分追求高增长速度,宏观经济政策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健全并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权威人士表示,2006年继续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防止投资膨胀反弹。要在国企改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股权分置等重要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追求的,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如今,“速度深圳”开始向“效益深圳”转型。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也调整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将循环经济、绿色GDP等人文指标纳入对地方成绩的考核,以求腾出更多的资源寻求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和谐发展。

  发展义务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扶贫减贫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十一五”规划《建议》增加了这些人文和社会指标。按照有关部署,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持续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国家将陆续出台有力措施。

  持续增长:

  学会做“减法”

  能耗下降成为硬指标

  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换挡”,工业化、消费升级等因素正驱动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与演进。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经济翻两番。但2003年以来,随着高能耗行业投资的过度增长,经济运行越绷越紧,一些地区相继出现煤荒、油荒、电荒。

  这是国家首次把节能降耗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十一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2010年我国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更明确要求,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十一五”期间,我国年节能率要达到4.4%。

  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看,大部分能源和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很难持续的。“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200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记者 陈芳 刘铮)

责编:辛梓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