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5日 13:53 来源:
据南方网消息:国务院将在近期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自医改争论出现以来,国务院出台的首个关于医改的正式文件。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已经召集全国10个省会城市、6个地级城市、2个县级市的主要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座谈,《决定》已经基本定稿。《决定》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蓝图,由此可见:百姓“看病难”将在十一五期间成为历史!
要解决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解决普及卫生服务的问题。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大部分中小城市都没有社区卫生服务。《决定》要求2010年普及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市人口覆盖率达到80%。同时,《决定》中还明确,要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防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陈洁说。“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的基础,应该是全体居民人人享有的。” 对如何达到这样高的覆盖水平,《决定》中有细致的规定。“在大中城市,政府原则上按每3万~5万城区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下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具体的实现步骤,《决定》中同样已经勾勒明确。“东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应加快发展,提前实现。”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县和乡镇,可以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做法,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要解决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解决好经费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上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占整个GDP的比重为0.9%,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高达40%。对此,《决定》给出了确定无疑的答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此处的地方就是地方政府。今后,各级政府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调整卫生投入结构,新增城市卫生资源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具体说来,政府对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政策,建立规范合理的收支运行管理机制,同级财政根据社区人口、当地发展水平、卫生状况、服务数量、本地综合医院的工资水平等因素,采取定额补助和综合补助等方式,核定日常经费补助,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维护公益性质和日常运转。国务院要求省、市财政应该对区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中央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必要设备配置等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要解决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必须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按照《决定》的思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允许以赚钱赢利为目的,经费不足由政府按照下去内人头数量进行补贴。但是,如果整个医疗系统的管理,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管理跟不上,还是不能解决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医疗系统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在职能上要明确分工,避免雷同服务,杜绝医疗资源的配置混乱,恢复转院接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只能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残疾人康复等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大型医院应集中力量从事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救治。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要使他们具备足够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要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内部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不但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能动不动就把病人向上级医院转去,随意推卸责任,而且要合理收费,切实保证政府投入用于百姓的治病和吃药上,还不能使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员躺在政府怀抱里吃“安泰饭”,政府财政不能养懒人,要充分调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出现的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已经激发了百姓普遍的不满情绪,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宁和政治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攻坚进程和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次国务院《决定》找到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地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广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期望各级地方政府切实认真地旅行起责任来,一定要在“十一五”期间,让百姓“看病难”成为历史!(作者:黄草坪)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