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6日 07:20 来源:
人民日报消息:珠三角近444个月连续333次发生咸潮,让广东这个水资源大省也开始感受到了缺水的苦涩――
缺水――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也叫“渴”
连日来,特大咸潮侵袭珠江三角洲地区。2005年12月28日,位于西江下游的珠海市磨刀门水道的大涌口水闸,每升水含氯度高达7000毫克,超标27倍;12月30日,每升水含氯度高达7520毫克,创历史之最。珠海、东莞等城市的几个水厂相继停产,陷入了“守着珠江无水喝”的尴尬局面。
所谓咸潮,是指由于上游江河来水量少、水位降低,而导致的海水上涌倒灌。近年来,珠三角咸潮呈加剧之势。2003年年底发生的咸潮在当时被称为20年来最大的一次咸潮;2004年底持续旱情引发的咸潮,再次“破纪录”,成为4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咸潮;2005年的咸潮也是来势汹汹,自9月18日以来就开始袭击西江下游中山、珠海等市,浓度不断增大而且始终不退,一直持续到新一年。
广东素有水资源大省之称,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更是星罗棋布,全省年平均降雨量1774毫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74倍,地表水资源为全国平均值的3.5倍。广东怎么也会面临干旱威胁,连年喊“渴”呢?
“珠江三角洲的缺水问题,已不是单纯的降雨量多少的问题。自然原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水资源紧张。”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这样认为。
据分析,由于近年来珠江流域生态受到人为破坏,沿岸大量的非法采沙致使河床下降,以及工业开发用水量加大,咸潮从过去的难得一见演变成现在的频频来袭。而水资源日益紧缺,用水量不断加大,水污染严重,这些威胁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的因素,更加剧了广东的缺水危机。
数据表明,2004年,广东年总用水量达464.8亿立方米,用水量居全国第三;人均综合用水量560立方米,远高于全国42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河源、梅州、韶关等欠发达地区,每万元GDP取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此外,水污染也带来了水质性缺水,2004年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超过珠江河口的自净能力。
忧水――农业常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
珠三角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不只是在广东,全国的水资源现状都不容乐观。
水利部最新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413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2.9%;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农业用水告急――我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粮食减产约5%;经济社会发展大量挤占农业灌溉水源,使农业缺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正常年份全国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紧张――正常年份我国工业年缺水至少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
一方面是干旱缺水严重,另一方面则是浪费水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统计显示,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全国平均每亩实际灌水量达到450至500立方米,超过了实际需水量的1倍左右,有的地区高达2倍以上;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至10倍;万元GDP用水量差别较大,东、中、西部分别为221、392、645立方米,其中新疆、宁夏、西藏等3个自治区,大于1000立方米。
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保护不力,还造成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目前,全国湖泊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15%,全国可利用草原中有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扩展到19万平方公里。
节水――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抓紧建设节水型社会
过去,喊“缺水”的主要是中西部水资源贫乏的省份,现在几乎是所有的地方都产生水危机。对此,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指出,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后不论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要抓紧建设节水型社会。
据了解,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73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零增长。
汪恕诚认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以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设为重点,创新用水管理制度。其中,明确初始水权是关键。比如黄河580亿立方米水资源中,有多少用于生态、每个省能分配多少水量,都需要合理分配、统一调控。然后,各地科学分析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制定水资源控制指标。当地能够发展多少工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耗水量是多少,如炼1吨钢的用水定额是多少、种1亩小麦的定额是多少,都要仔细算账。节约的水量,可以有偿转让,超额用水,就要付出成倍的费用。这样,节水型社会就有了量化指标,水资源的使用就会自动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地方。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开始起步并初见成效。不仅缺水地区在想方设法节水,过去不发愁用水的省份也行动起来。深受咸潮之苦的广东省已提出,到2010年全省每万元GDP的取水量由目前的290吨下降到200吨,并明确要通过节水来实现这一目标。天津则在积极推进由行政调控节水向市场配置节水转变,规定超定额用水要累进加价,最高的是原来标准水价的10倍。(本报记者 赵永平)
《人民日报》 (2006年01月16日 第十三版)
责编: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