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青年报消息:春节前后,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的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本报记者回新疆、安徽、河南、山东的农村老家过年时,对农村教师的收入状况做了调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尤其让农村教师感到不平衡的是,同样是教师,城乡的收入差距却过于悬殊;虽然收入偏低,他们的工资有时还不能全额发放,以这样那样的名义被克扣。有识之士呼吁: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留住乡村教育的希望。
宁夏南部山区:工作苦待遇低 骨干教师纷纷流失
记者:吴海鸿
2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开幕,许多政协委员纷纷提交关于教育问题的提案,其中民革宁夏区委《关于解决宁夏南部山区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格外引人瞩目。
该提案指出,师资队伍的薄弱和不稳定是困扰宁夏南部山区基础教育的一大因素。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所以山区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纷纷要求改行,或到山外发达地区任教。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外面的分不来,里面的留不住,这就造成山区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鲍嘉铭是该提案的撰写人。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宁夏南部山区教师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教师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山区教师的付出与所得完全不成正比。老师在艰苦的环境里坚守岗位,除了一份固定的工资,没有其他福利、没有多少进修提高的机会,也没有办补习班或当家教等赚外快的机会。山区教师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有些乡村学校至今没有通水通电,没有经费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个别学校甚至连教师的备课本、粉笔也无钱购买。有些学校教师缺乏,一名教师需要代两三门课程,一周课时在20节以上。
记者从南部山区的同心县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同心县财政紧张,但基本上能够优先发放教师工资,基本没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目前同心县正式教师的月工资标准为:刚毕业的大学专科生核定工资为906元、本科生为1007元,以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职称的提高,工资还会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
然而,由于同心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总体超编,从2000年开始,该县基本没有补充过年轻教师,教师队伍缺编严重。同心县核定的教师编制是3800人,而实际在岗教师是3039人,缺编761人。为了弥补教师的不足,主要依靠各类支教志愿者和临时聘用一些代课教师,现在共有400多名支教,聘请了200多名代课教师。支教志愿者的生活补贴每月为600多元,代课老师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元。
西吉县教师队伍和工资待遇与同心县类似。西吉县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单看山区教师的工资,在当地算处在一个中等水平,但是目前西吉县70%的教师是单职工,而且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这些教师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较重,一般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三四个人,所以大多数教师家庭经济困难,如果遇到家人生病,孩子上大学等情况,就入不敷出了。
宁夏有关部门出台过政策,对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贫困乡镇任教的老师,每5年工资浮动一级。但是由于上面只给了政策,资金由县财政解决,由于山区县财政困难,一直不能兑现这项政策。
民革宁夏区委在提案中建议自治区政府设立“南部山区教育补助专项经费”,建立南部山区发展基金会,筹集资金,发展山区基础教育。建议自治区在区内发行“发展山区教育彩票”,募集山区教育基金,确保山区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尽一切办法提高山区教师的地位,提高经济待遇,解决教师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问题。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城里教师发房补 够农村教师买商品房
记者 黄勇 特约撰稿 靳生
因为内弟在上海做家庭装潢的机缘,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苏湾镇苏湾小学的罗校长,每年暑假都会被邀请到上海帮助内弟料理公司事务,也趁着假期赚些外快。他在上海服务的一家房东,正好是位年轻的教师同行,21岁,大专刚毕业,也教小学。让罗校长暗暗吃惊的是,他工作20年,业务娴熟,小学高级职称,工资是1380元,除此再无别的进项;人家工作一年不到,未定职称,基本工资已是1600元,还不包括各种明补暗补。强烈的对比,让罗校长品味到城乡的巨大差异。
类似的嫉妒更萦绕在罗校长的身边。从苏湾镇到巢湖市,30公里的距离。一次,与在市里一所省示范高中当语文教师的同学聊起收入,罗校长先自报“家底”,那位同学听后吐了真言:你不要嫉妒,我一个月的收入最多时够你拿半年的。罗校长没说话,心里却忍不住难受:怎么能不嫉妒?!
从苏湾镇的街头到街尾,300米长的一条马路,连着镇中学与罗校长所在的苏湾小学。这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近距离对比,更让人有“刺刀见红”的感觉。因为都在一个镇上,虽然是两个单位,但私底下的信息传递,让谁的秘密也包不住―――用当地人的话说,中学是“米箩”,平均月收入三四千元,一路之隔的小学顶多只能是“糠箩”,平均不过七八百元。
自从乡镇教师工资改由县、区包干后,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一项,从县城直到最偏远的乡村小学,都无二样,不仅绝对数(乡村小学教师主要收入依据初、中、高级职称的不同大致分为800元、1000元、1300元3个档次)让乡里乡亲羡慕,每年还有小额上升,像苏湾镇就是每两年涨40元,这让老师们感到欣慰。但与乡镇中学教师和城里教师相比,基本工资之外的巨大反差,又让他们的心情难以平静。
在乡村小学,经费来源稀少,没有“课时费”的概念,每个教师教多少课,都是校长安排。这几年抓乱收费,哪家小学也不敢碰高压线。学校日常的经费来源,只有根据省里统一规定收取的杂费,除了日常开支外,确保教师们的基本医疗保险还有亏空(像苏湾镇全镇教师500人,一年医疗保险的窟窿有15万元),有限的经费谁也不敢以任何名义乱动。
但在乡镇中学,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一超脱“义务教育”的范畴,经费来源就多了,包括择校费、借读费、补课费、企业赞助费等等。有了钱,不仅有课时费,还严格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细分为“正常课时费”和“超课时费”,每节课少则10元、8元,多则20元、30元不等。最多的教师一个月光“超课时费”一项就上千元。
巨大的反差还来自于沿袭多年的“上面给政策、下面兑现金”式的福利形成模式。每次上面一给政策,就给了有钱单位合理发钱的理由。房补、住房公积金、固定奖金……理由越来越多,小学与中学教师的差距就这样一次次拉大。仅以房补为例。曾经在苏湾镇教办工作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根据上面的政策,区里中小学教师的房补,已经拿了7年,总额足够农村的教师们在镇上买一套像样的商品房了。但乡下的苏湾小学从今年才开始拿到,每个月的数额也只有城里的三分之一。好在农村的教师家里都有住房和农田,还能凑合,否则,每个月的房租,又要从不多的收入中砍掉一块。农村教师自嘲地说,过去念书时是“耕读”,现在是“耕教”!
河南省方城县:
城里教师:工资全额发放 年年有年终奖
农村教师:工资月月克扣 年年交订报费
记者 潘志贤
“要说我们农村教师的工资,肯定比城里教师的少;工资还不能全额发放,不时有克扣。”河南省方城县某农村小学教师李兰(化名)说。
李老师是方城县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已有30多年的教龄,是小学高级教师、省级文明教师。她说,2005年12月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是870元,但其档案工资是1051元,其余的都以各种名目被克扣了。
据了解,从2005年9月起,方城教体局每个月都从农村教师的工资里扣除100元,而县直学校的教师没有被克扣工资。县直学校教师还有一件幸运的事儿是可以不被克扣“订报费”。李老师说,2005年1月,她被逼交了订党报款198元,今年交了228元。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农村教师每个月工资的3%还要被扣作“修桥费”,已扣了3年了。
李老师给记者列举了一些克扣和上交的钱:
2005年4月初,新课程培训1天交了45元;
8月13日,交第三轮继续教育费80元;
8月25日,乡镇政府要求每人交5元资助贫困大学生;
9月3日,普法考试每人交13元;……
由于时间长了,工作也忙,有一些克扣和上交的钱,李老师已记不起来了。但她认为,这些克扣和上交的都是“小钱”,最大的一笔就是从2005年9月开始,县教体局每月定额扣除的100元。“另外,我们档案工资里每个月76元的地方补贴从来没发过。”
即便是参加年终总结和年终考核,每个人也要交17元的“考核费”,否则就不能参加年终考核,以后晋级晋职就无从谈起了。
李老师说,还有一件事让农村教师感觉受歧视:县直学校教师每年都会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而农村教师“从来没见过第13个月工资长得啥样子”。
记者在河南省南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等地调查采访,不少农村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得到了提高,但跟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仍有不小差距。
许银玲是方城县实验幼儿园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现在每月工资650元左右。许银玲说,她的同班同学在南阳市当小学教师,每个月工资是800多元,比她高出近200元。
陈香枝和马书铭分别是河南省鄢陵县两个乡镇中学的教师,现在每个月工资都不到800元。
宝丰县三中的丁宗峰老师说,现在教师工资都是由县财政直接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学校所有教师的基本工资统一为740元,加上发放的各种补贴,每个月能拿1000元左右。平顶山市的教师,一般每个月工资在1300元左右。而乡村学校的教师,每月工资多在700元左右。
如今已是河南农业大学教师的孙建豪说,1995年7月他从许昌师专毕业分配到位于张桥乡的鄢陵三高工作,当年工资只有230元,以后逐年递增,到2001年他考上研究生时,工资涨到480元。而现在,他研究生毕业后作了大学教师,月工资收入已在2500元以上。
孙建豪说,由于乡镇教师工资收入偏低,不少人纷纷寻找出路,有的考研究生,有的找门路调动,有的甚至不打招呼就离职外出打工去了。
山东省胶南市芏子口村:一名“民转公”教师的新旧生活
记者 张伟
2006年2月5日,春节的气氛仍十分浓厚,山东省胶南市芏(音同“杜”)子口村的王君(化名)老师面带笑容将前来拜年的后辈送走。
如今,王老师的生活让村里人羡慕。在这个月薪达到1000元并不容易的地方,他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退休金。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王老师的好日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解放后不久,他就在这个有几百户人家的村子当小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接任了这个村的小学校长。那时,王老师和他的同事,没有正式编制,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和同事们还要一边教学,一边为地里的农活发愁。一些年轻教师为了生计,最终放弃教师职业,去城里打工挣钱。
几年前,王老师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苦日子画上了句号。当年,全市通过计算工作年限并进行系列考核,为部分民办教师办理了“民转公”手续。王老师名列其中。“民转公”成为王老师这样的农村小学教师改变命运的契机。当年,村里有好几名民办教师顺利转成公办教师,不用再羡慕城里同行们的高收入,也“获得了一名教师应该有的自尊”。2月7日下午,胶南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市所有教师都已拥有了公办教师的身份。
责编: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