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国将依靠科技创新突破环境“瓶颈”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9日 23:4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国务院9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将环境保护技术列为11个“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重点领域之一。

  如何依靠科技创新突破环境“瓶颈”,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事关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战略课题。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适合国情、适应发展的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孙鸿烈指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与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相适应。

  根据生态与环境科学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战略、全球以及我国的生态与环境发展趋势,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认为,“十一五”及未来15年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急需解决的七个战略重点是:

  --区域性、流域性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治技术。完成区域和流域污染控制环境分区与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研发流域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技术;阐明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成因,提出控制途径;查明土壤污染成因,建立控制及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技术体系;开发固体废弃物控制与治理新技术;区域性复合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技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识别技术;重点有毒有害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和机理;环境健康风险、基准、标准和预警;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技术途径和控制对策。

  --核与辐射安全的关键技术。面临的主要科技任务是:核安全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辐射防护和照射控制技术、辐射源安全保障体系;放射性废物安全与处置技术风险评估;放射性废物安全;核设施安全退役技术;核与辐射应急与反恐防恐技术。

  --应对全球变化与履行国际公约的科技支撑。包括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履行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科技支撑;履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科技支撑;履行环境污染与越境转移国际公约的科技支撑。

  --生态与环境科技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包括生态区划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生源要素和有毒有害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界面迁移与循环;我国自然环境背景与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系统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趋势;气候系统模式;生态与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生态价值评估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科技体系。建立主要生态与环境资源服务功能与效益价值化的指标体系、测定技术、价值评估理论及评估方法;研究各种生态与环境系统功能与价值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及核算方法;研究各种生态与环境系统的补偿机制及区域分异;构建国家、地方和企业不同层次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循环经济的科学理论及技术体系。分析我国快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情景并预测需要的资源生产率提高倍数;研发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与方法;研发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废旧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的支撑技术。

  水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面对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赵英民表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全面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关系,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规划纲要》不仅明确了今后环境科技的发展方向,也为环境科技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

责编:春天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