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听会“无忧”――感受两会民族语同声传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00:02 来源: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这是朝鲜语翻译,这是壮语翻译……”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一位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两会同声传译的情况。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为确保大会开幕式的内容能同时传递给这些少数民族代表,使这些代表听会“无忧”,大会专门为开幕式配备了7种民族语文翻译人员。这些翻译人员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戴着耳麦,坐在报告大厅顶层的小屋里,一丝不苟地紧张工作着。

  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同声传译是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的一项高难度项目,不仅要求传译者要在第一时间内传译出来,而且要做到语意上的通达、明了。同声传译人员经常处在高度紧张状况下,工作非常辛苦。为确保为两会提供高质量的同声传译,每种语言往往需要几位翻译轮番上阵。工作人员的辛苦,使得每一位少数民族代表能在大会堂这神圣的会场看到自己民族的文字、听到自己民族的声音,保障少数民族代表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其实,早在1981年,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和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开始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5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声传译工作,及时、迅速地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会议的决议、精神,传递给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使不同语言的交流实现了同步、同声。

责编:晓星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