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农”字一号大课题:培养新型农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1日 17:52 来源:新华社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专题: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李斌)广西龙州100多位农民经过培训后,走进了工厂和饭店的大门,拿上了工资……中华职教社旨在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资助的“温暖工程”,在一些地区已初显成效。“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提升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素质,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培养新型农民这一伟大工程中来。”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李家杰委员在政协大会上呼吁。

  在政协另一个界别,刘永好、韩伟等几位来自民营企业的政协委员也发出倡议:一个企业帮助一个村庄,对农民进行定向培训、定向招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和政府密切相关,更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邓伟志委员说,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农”字一号的大课题。

  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计划报告提出:“强化农民工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预算报告说:“支持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实验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为此,中央财政安排实验培训基地建设资金7.4亿元、职业教育助学奖学金8亿元,合计比2005年增加7.7亿元……”

  表述不完全一致,其精神内核却是相通。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名誉组长牛文元委员指出,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中国每年必须解决上千万农民的“城市化”问题。让“陈奂生”进城,变农民为市民。

  面对仍然需要转移的上亿富余农村劳动力,荟萃各界人才的政协界别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出主意,献良谋。

  我国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有两亿多,但是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共青团中央在一份大会发言中指出,应该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为城市输送产业工人。

  “建设新农村,要抓住培训新农民这个根本。”林庆民委员建议将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增加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

  在此方面先行一步的不光是中华职教社。2003年起,致公党江苏省委试行“致富工程”,教农民上网。迄今已免费培训8000多名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基层农技人员和普通农民。经过5天免费培训的农民大都学会了上网。

  “我们将发起‘温暖工程明星后援会’,争取获得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演艺明星的支持。”李家杰委员说,“希望中央及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民培训项目的投入,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们携手帮农、促农、支农。”(完)

责编:曹劲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