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2006年两会报道实录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2日 20:11 来源:CCTV.com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CCTV.com消息:两会年年开,两会报道年年做,如何做出新意,如何做得与老百姓贴心,是新闻中心每位编辑记者都在用心琢磨的事。既要做好常规报道,又要力求创新发展。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新闻中心上上下下都积极筹划,精心设计,使得今年的两会报道做到了高质、高效、创新,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

  

机位调整 以人为本

  “两会”期间,新闻中心在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内圆满完成了“人大开幕式”、“政协开幕式”、“吴邦国委员长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外长记者招待会”、“总理记者招待会”等五场重要活动并机直播。其中,对“吴邦国委员长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开幕式贾庆林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进行直播,是十届人大和十届政协报道史上的第一次。中央领导称赞中央台的直播报道“从容、大气,很好地体现了国家电视台的权威、风范和实力。”

  在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及“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式”直播中,为避免直播工作给代表委员开会造成的影响,我们将以往处在主席台台口的所有机位撤至会场中后区,撤离最远距离达到50余米。由于机位设置的大幅调整,给直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为确保直播效果,在会议召开前,报道组进行了11次实地演练,并首次调用86倍、75倍摄像机,力保准确捕捉现场画面。节目播出后,各方积极评价说,由直播机位的转移体现了“两会”以人为本的新会风。

  

时长压缩 信息增加

  “两会”期间,《新闻联播》在确保不超时的前提下,发稿量创历年“两会”最高纪录。在改进“两会”报道编排模式的同时,不断优化自选动作设计。3月2日《新闻联播》中第一次出现了由记者名字命名的报道专栏,“柴静两会观察”。一改以往“两会”报道常态模式,呈现独特报道视角;“数字两会”首次用“数字”解读“两会”;“老外看两会”以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的视角,展现了“两会”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的关注。

  《两会之窗》作为新闻频道“两会”报道的传统品牌,第一时间追踪两会进程,以原生态方式展现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声音,一直是两会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今年的《两会之窗》改直播为录播,压缩审议实况播出时间,使节目在保持审议实况原生态的同时,节奏更为明快、内容更加务实、话题更为精彩,实现了“减中有增”。

  《两会之窗》还对“两会”期间的11场记者招待会有选择的进行直播,并以贴近性的解读方式强化发布会信息解读,并重点针对现场提问,组织记者会同专家学者作了专门的问题设计。

  

品牌传播 民生视角

  以名牌栏目、名记者、名主持人品牌叠加效应带动“两会”报道转变,将国计与民生有机结合,是新闻中心今年“两会”报道的主要特点。

  (3月2日《新闻联播》“柴静两会观察”片段)

  《新闻联播》中的《柴静两会观察》从柴静亲身的观察开始,以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报道内容,通过柴静将会场内外的新闻事件有机串联,呈现新的观察视角;在综合频道播出的专题版的《柴静两会观察》立足民生,设计了两会新闻扫描、热点关注和留言版三个版块,主面向社会的最小细胞、面向生活的最细微处,突出了“两会”是全民的两会的概念。

  (3月3日、4日“柴静两会观察”)

  [柴静采访同期]“用心观察”

  “柴静两会观察”推出以来,以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节目风格,在今年的“两会”媒体大战中脱颖而出,关注度持续攀升。节目在网站上开设的博客点击率超过了45万。观众在“柴静两会观察”博客上留言说,“原来《新闻联播》的两会报道可以更贴近,更具人情味。”

  从3月4日起,新闻会客厅连续推出13期特别节目《小崔会客》。小崔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与大家共话“建设新农村”。这是崔永元首次主持大型政治题材的谈话节目。13个省的省委书记或省长以嘉宾主持的身份,参与节目录制;13位农民家庭将受邀到演播室,接受崔永元与所在省份主要领导的采访;13位E-MBA带着3个神秘任务到农村体验生活,并在现场展现体验结果。

  (3月4日《小崔会客》节目)

  [崔永元采访同期]

  节目中,崔永元有时是“慈善大使”,推动希望工程建设;有时是“形象大使”,现场为地方引资。观众认为《小崔会客》为严肃的两会报道增添了一份“脱口秀”的轻松,亦庄亦谐,趣味中不乏思想性。

  (3月6日《小崔会客》节目)

  今年两会前夕,《东方时空》推出《岩松信箱》,围绕百姓密切关注的医疗、教育、社

  会保障、物业、住房等问题,辟出专门时段与观众互动交流,并直接将意见集中的问题带上“两会”请代表委员作答。

  [岩松采访同期]今年通过一个信箱表达一个这样的概念,岩松本身没什么热点,但是我跟我的同事愿意当作一个桥,去把大家生活中希望去改变的一些事情,呼吁的一些事情通过我们的桥梁去传递两会的窗口。

  《岩松信箱》开通以来,节目组就收到的信件总数超过20万封。很多代表和委员反映,通过《岩松信箱》,更广泛地了解了社情民意,节目中涉及到的一些热点话题及观点,为他们拟写议案提案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维空间和参考价值。

  (《东方时空》“岩松信箱”,采访时拍摄的空镜)

  3月6日新闻评论性栏目《央视论坛》推出两会特别节目《热点碰撞》。

  (3月6日 《央视论坛》张羽开场白:每年一度的“两会”都是代表和委员共商国是的时候,我们《央视论坛》特别节目也将就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进行系列讨论。既然是特别节目,今天我们的形式也有一些变化,大家看到我们演播室的布局跟以往有所不同,今天我们现场的嘉宾,将采用模拟的方式进行讨论来交流信息,反映出自己的思考。)

  “热点碰撞”开创了嘉宾以虚拟身份参与话题讨论的全新节目样态。四位嘉宾分别扮演代表委员和政府官员,双方在辩论中进行着换位思考、意见沟通。有观众认为,该节目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一扫演播室节目的沉闷之气,谈话过程也比以往更有锐气。

  [张羽采访同期]你会发现我们的专家学者或者是记者在虚拟代表和委员的时候,在真正进入讨论的时候就特别地忘形,就是他们反而不需要扮演,他们在真实地走入这个节目当中的角色当中去了。/我们期待着这种交流和交锋,能为我们解决这种困难,带来一些启迪,或者这种交流能给我们共同战胜困难,带来关怀和理解。

  

网络互动 搜集民意

  今年的两会报道,首次引入博客的方式,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上开设的【柴静两会观察】、【小崔客栈】博客点击数已超过百万。《岩松信箱》及《央视论坛》每天都在网上推出问题征集,观众可以参与讨论。

  整点新闻中的“网民看两会”,就网民最关心的话题进行互动讨论。“两会之窗”联合央视国际首次引入网络主持人的概念,积极引导网民为“两会”建言献策,更高效地倾听百姓呼声。网民评价说,“央视借助网络开展的‘两会’报道使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两会’,也可以通过多渠道共同参与‘两会’”。

  

全天覆盖 沟通平台

  今年的两会报道,新闻频道充分发挥了全天覆盖的优势,主打沟通牌,使新闻频道成为“两会”内外信息沟通和互动的平台。

  早间,《媒体广场》、《新闻早八点》集粹媒体“两会”报道精华;午间,《新闻30分》推出【声音】版块,采集观众、专家、代表委员们的声音;《13:00新闻》首开“网民看两会”专栏,侧重征集网民对【代表议案】、【委员提案】专栏内容的意见和看法,密切了专栏节目之间的关联性,产生例如良好的互动效果。新闻频道主要新闻时段开设的“两会”报道专栏形成了代表委员、普通民众、外国友人、媒体及网民群体多方视角互补的全新架构。观众评论说“新闻频道的整点新闻,早中晚报道各具特色,确实是全天候沟通两会内外。”

  今年的两会报道,新闻中心高质量地完成了“两会”的直播报道任务,并以创新设计和一系列视角独特、个性鲜明的特别节目,实现了“两会”报道的权威、贴近和鲜活,赢得了中央领导、代表委员和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

责编:常颖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