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有些数据不能只看人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3日 15:13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在天津召开的“河西商务节城市休闲经济论坛”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我国的人均GDP为1700美元,香港和日本的人均GDP则超过34000美元,而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积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低于我国人均26平方米的住宅面积。我国的这一数字居世界较高水平。(新华社3月21日)

  在住房成为很多人心病的环境下,聂会长透露的这个信息自然会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和评论。与住房人均面积受到同样关注的,还有几个数据。比如,到2005年,中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左右;人均存款达到1.2万元等等。在住房、教育、医疗等等,都是政府领导及普通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情况下,披露这样一个人均数据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住着200平方米豪宅的先富一族,能与住着十几个平方米棚户区的下岗工人“人均”住房面积吗?一个拥有几千万家产的小康家庭能与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平民“人均”存款吗?一个有着博士学历的白领人士能与初中还没有毕业的辍学少年“人均”受教育年限吗?显然不能。

  有很多东西,比如人们关心的住房面积、人均受教育年限、储蓄存款等等,是不能算 “人均”账的。“人均”账容易让人们迷失对问题真实情况的判断。如果我们仅仅看到这些“人均”数据,那么,那些弱势群体生存的艰辛便被掩盖了。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人均”账虽然也有意义,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宏观方面的情况,但是,它往往忽略了“木桶理论”中那个最短的木板。

  在2005年的两会期间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位经济学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由此看来,在关注“人均数”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大多数。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作者:丁仁能)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