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在线访谈】驻东南亚记者王玉国谈驻外报道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5:21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CCTV.com消息:2005年元旦,在泰国南部的一座停放至少500具尸体的大庙外的广场,是他们,拍下了印度洋海啸后中国DNA专家小组投入工作的长镜头;2005年4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姆利亚酒店,是他们,完整录制了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小泉后就中日关系发表的重要讲话;2005年12月,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机场,是他们,在极端拥挤的条件下,拍下了温家宝总理走下旋梯的全过程……

  2006年4月5日15:00,中央电视台长驻东南亚(曼谷)记者站记者王玉国,做客CCTV.com,为你讲述国际突发和重大事件中,中国电视记者的表现、见闻和感受。

  

开场白:我本人非常看好网络的发展

  [记者:王玉国]:非常感谢央视国际给我们东南亚记者站提供跟央视国际的网友这次交流的机会,首先有一个情况,这次的准备我本人来讲是比较仓促的,因为回国一直在开工作会议,明天又要随着中国的军界的高访团去越南和马来西亚访问做采访。如果不是日程比较紧张的话,我想可能多准备几天,有可以让大家提更多的问题,过几天再回答,但是这次比较仓促,先给大家结识一下,大家有什么想法,以后还可以找机会交流。我本人非常看好网络的发展,因为我的职责是做电视报道,特别是做有关东南亚国际动态的电视报道。但是在做这些报道的同时,我也非常注意做一些能够适合央视国际的这方面的图片、记者手记这方面的有网络特点的、适合网络受众的报道,也在做了一些,在过去的15个月里面也写过20多篇既有报道性质又有记者手记、记者见闻性质的文章,并且配发了一些照片、图片,发表在央视国际的新闻网页上。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觉得电视作为一个强势媒体,它能够进入家庭、特别是央视能够覆盖全球,有自己的优势,但是有很多东西也需要网络来补充。比如说我要进行一些总结和盘点的话,现在还没有特别快速的视频浏览的东西,还需要文字作为一种档案来处理,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跟大家进行交流。

  

中国的境外记者首先代表的是国家

  [为什么呢]: 看了这些,我真想当个记者,一名好记者应具备那些素质呢?

  [记者:王玉国]: 你的问题我想从这个角度来回答,谈谈中国电视的海外记者或者是中国电视的境外记者做好自己的工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从我个人在境外工作一年多的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从两个角度来谈,首先确定中国住外电视记者的特点首先要与西方的记者作对比,再者,要与中国本国国内的记者作对比。与西方记者的对比,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特点,中国的境外记者首先代表的是国家,他的媒体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作为中国的电视,只有央视有驻外的记者,其他一些媒体,如香港、澳门,在一些突发大型活动中他们要派一些特派记者,常驻记者规模最大的还是中央电视台,现在他有15个驻外记者站。作为我们央视的境外记者为国家做事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更强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很多重大的事件里面,真正能够进入现场、有资格到现场的恐怕只有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作为中国的摄像记者只有央视的记者才能出现在现场。作为摄影记者来讲有新华社的记者,比如说在领导人出访,特别是总书记和总理的出访活动中很多活动限制记者的名额,真正能够进到大型的开幕式里面,能够重要的领导人如胡主席会见其他的领导人,比如会见布什、会见安南在场的记者只有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所以,在工作过程当中始终有这种感觉,我们是新闻界的国家队队员,现场一定要表现出最好的“竞技”状态。而西方的记者,他敬业精神确实很值得我们佩服,他首先是对自己的媒体负责,有的时候在突发事件中勇敢地往前冲。

  有的时候要想尽各种办法排除各种困难到达现场捕捉到自己的镜头。如果他们真能够发出BIG NEWS的话,他们也会得到很高的报酬。作为我们中国的记者来讲,无论你所处的处境怎么危险,无论你抓住了多么重要的新闻,在经济方面他所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少的。我们还是从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出发。从让中国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世界这两个对外传播的原则来出发、来做事情、来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再一个,与国内的记者相比,我觉得驻外记者有点像咱们的评书演员,他需要一个人多种角色,也可以说是一专多能,比如说我们的记者站里面,除了香港记者站有9个工作人员之外,其他的14个记者站都只有2名记者,这2名记者要承担很多岗位的工作,比如说他既是记者又是编辑,既是摄像又是翻译,既是司机又是会计,既是勤杂工又是邮递员。而国内的记者来讲,他们由于媒体的分工比较细致,他做编辑就是编辑,做记者就是记者。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做多种岗位的工作是驻外记者和国内记者的最大区别。

  有关驻外电视记者的素质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点,要有敏感的新闻嗅觉,要有勇敢精神,要有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同时,也要有非常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二点,作为中国的电视驻外记者,他的技术把握能力非常关键,也就是说他对设备的把握,可以说是决定他电视报道能不能成功的、能不能取得高效率的一个关键,尤其是作为驻外记者来讲,他是记者和摄像基本是一体的,他的摄像基本功就非常的重要。第三点,就是外语水平的问题。我所说的外语水平不仅是说能够独立的用英语进行采访和交流,而且要一些小语种也做到有所掌握,比如说在马来西亚采访的时候,由于自己原来会说几句阿拉伯语,这样跟当地的新闻官的沟通就非常的接近,我是用阿拉伯语问好之后我们的感情非常靠近,就像兄弟一样。所以他也给了我很多别的记者不具备的条件。比如说他把我入场参加东亚峰会入场时带的袖标由绿色换成橙红色,绿色是当天需要使用的袖标,第二天就不再有效;橙红色则是在一周的大会期间每天都有效的这么一种通行证,而且在我一次拍摄过程中站到了会场后排代表的座位上,对方的新闻官也是表示可以理解,如果是其他的记者可能下一次就不会同意他再入场了。我觉得外语水平或者掌握一些当地的语言不止是沟通方面,它还是一种感情的桥梁。

  第四点,是公关能力。很多情况下我们要获得当地的一些采访机会,在有些国家的政府部门是非常配合的,但是在某些地方我们也遇到了种种不太顺利的情况,如果要破解这些难题的话,如期的完成工作任务,公关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新加坡采访的时候就遇到了吴仪副总理和对方的李显龙总理会见的时候,我们最后得到的拍摄时间只有22秒,从我进入李显龙的办公室到警卫要求我离开,只有短短的22秒,这恐怕是世界上两国领导人之间会见所具有的拍摄时间最短的,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这个级别的会谈要有三分钟的拍摄时间,至少也应该有一分钟,而实际上只有22秒。事先我们有准备,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短,而我们要编发的新闻至少有1分钟,那么在编成的新闻里当然可以有重复镜头的情况,这也是允许的,但是由于在现场拍摄过程中坐在吴仪副总理和李显龙之间后侧的翻译的位置也一直在移动,所以这22秒里面又有大概10秒钟的镜头是不能用的,这给后期的编辑就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那么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后来在离开会场之后我就一边跟他们的工作人员聊天,因为他们的工作人员既是新闻官,实际上也是警戒员,在拍摄完成之后他负责把我们尽快带离现场。在跟他走路的过程中我就把摄像机打开,又拍了总理府的外景,因为在头一天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点会见,是吴副总理会见了新加坡的总统,当时我要拍外景被制止了。但是由于通过这两天在一起合作,彼此关系更融洽了。而且他也知道中国的电视报道和西方的报道是不一样的,在画面方面中国的电视报道非常讲究稳定性,美观,和大气。而且中国的受众非常多,国内国际的电视观众加起来至少有10亿人。当我把这些情况跟他交流之后,他也表示了一定的让步,这样的话,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就比较顺利的拍到了外景,虽然外景只有两个镜头,但是它对上我们的新闻联播节目是非常关键的。

  

电视记者的苦与乐

  [天涯泪,我独流]: 当一名记者,最苦恼的是什么?

  [记者:王玉国]: 我想还是从电视记者的角度跟这位网友进行交流,因为作为电视记者,大家都觉得拍摄、出镜、包括撰稿、翻译等等这些环节是最重要的,其实我们这些环节由于很多记者在国内工作了很长时间,这些环节都能够比较得心应手,真正地在境外工作最让我们苦恼的是传送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我们拍好的、编好的电视节目通过当地的电视台或者电讯公司传到卫星上,再通过卫星传回北京,由于所在国的设备条件、人员素质,包括他的工作惯例等等差别非常大,所以我们在国外做报道的时候常常在传送环节上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也消耗了非常多的时间。如果一条报道从我们拍摄到最后传回北京需要5个小时的话,那么其中的两个半小时都要花费在为传送所做的工作和准备工作上。今年的1月份,我们埃及记者站有一名记者叫李仲扬,他跟随李外长出访非洲,十天访问了八个国家,他因为传送问题每天付出的劳动都要超过四五个小时,因为非洲离中国的距离很远,他每传一次节目都要先从这个国家传到一颗卫星上,再通过这颗卫星传到另一颗卫星上,然后再通过第二颗卫星传回北京,中间的通讯因为靠手机来联络通讯也不是很通畅。所以有一天李仲扬整整花费了八个小时才传完了一个节目,应该说作为电视人我们是新技术的获益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驻外的电视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在工作中体现出更高的效率来。我们也期待着我们的技术条件包括世界的电视设备和世界的电视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这样的话,我们让世界了解世界的报道宗旨就可以更好的来实现。

  [书画频道]: 哪个采访报道是您最满意的?

  [记者:王玉国]: 2005年是中国和泰国建交30周年,去年的7月1号到7月3号泰国的总理他信曾经来中国访问,也就是在6月22号他访问中国之前我们中国驻泰国的6家媒体对他进行了联合采访,我对他的这次采访整个过程是我驻站15个月以来最满意的。因为个人的一些素质都得到了体现,在这次采访中前后一共40分钟,我在这40分钟里面完成了录像拍摄,照片拍摄,用英语提问题,做听众,出镜等等这些环节,都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因为在当地我们的另外一位记者正在北京休假,所以我也在这次采访之前做了很全面的准备,包括对拍摄的环境了解,主要是灯光情况、机位情况、录音情况等等,都做了比较好的准备。所以自己能够一个人完成,一般来讲电视拍摄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自己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平时注重练就一些基本功。比如说有的时候自己支起三脚架、架上摄像机,然后手持话筒,站到镜头前自己拍自己出镜。因为这方面的情况自己平时就练过,所以就比较容易把握。咱们很多网友都喜欢拍DV,也有很多人喜欢用三脚架来拍,很多网友肯定也尝试过自己拍自己的情况,因为DV机器是自动调整焦距的,所以如果某位网友站到镜头里面,摄像机会自己调整自己的焦距,从而保证这位网友的图象是清晰的。但是我们使用的广播级的大的摄像机就不同了,它没有自动调焦的功能,所以在拍摄之前你要自己测量好摄像机和记者将要出镜位置之间的距离。

  另外,构图也比较难,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记者位于画面的左侧或者位于画面的右侧,或者位于画面的中间,如果一个人拍另一个人出镜,这种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自己架好摄像机按一下拍摄键自己拍自己,这种就比较难了,如果平时不练习的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位于画面的什么位置。

  再一点自己为什么对这次拍摄比较满意的,就是因为有中泰友好的关系作大前提,因为当时我在现场拍摄的时候,自己所换的位置是非常多的。有的时候站在他信和记者的会场,我在会议室中,他信的正对面,也就是上场的那一个位置上,这个是我拍摄录像的主机位,有的时候我又坐到了另外的一个座位上作听众,而这个时候摄像机还在继续拍摄,另外有的时候我要到他信的侧面举起照相机拍照片,还有一次我站在他的另一侧,拿着话筒用英语给他提了一个问题。这种情况如果是换其他的国家,一个记者在很短的采访所在国的政府首脑的时候,要变换这么多的位置,要使用这么多的技术装置,对方的保安一定要过来干预,因为从某种程度讲,我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但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讲,可能也意味着对对方的VIP有不够尊重的嫌疑,但是因为中泰关系非常好,他信本人当时的气氛我们感觉就是一位大哥哥,而且有他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省亲的感觉,这些境况让我没有忐忑不安,相反的倒特别自信。而且这次采访我另一个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随后写了一篇文字报道,标题就是“泰国总理他信说:家母在广东梅州的旧居找到了”。也就是说,在做好电视这个专访的同时,我还从文字的角度和图片的角度做了报道,而这个文字和图片的报道,他跟电视报道本身既呼应又有很大的不同,电视报道更注重于中泰友好,而图片和文字的报道注重于人情味。

  这个报道,图片和文字发表在CCTV.com,它完全是独立于电视报道之外的,绝不是 解说词的文字版,所以我感觉到作为一个驻外记者来讲,如果你过去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越丰富越好,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通讯社等等,如果有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它对电视行业,特别是央视要发展成一种的媒体的发展方向来讲,应该说是比较适合的。

  

面对灾难,我当时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

  [我爱科教]: 面对那次灾难,当时您有害怕过吗?

  [记者:王玉国]: 在现场的时候,当时是面对着大概500具以上的尸体,而且在距离停尸场200、300米外就已经嗅到了非常浓烈的腐臭味道,但是当时说实在的,我确实在那一瞬间没有害怕,而且加快了脚步走进了现场。当时我拍到的镜头比电视上播出来的还要惨烈、还要震撼,其中有其他国家的基因检测专家正在从遇难者的口腔里面提取牙齿,在他用手把死者的口腔打开的时候,里面有蛆爬了出来,当时我们在现场有一位中国的外交官,他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幕之后大概是一个星期内吃不下米饭,因为米饭的形状和那个蛆是非常相似的。那一瞬间为什么我能够近距离的接近这些工作人员,而且走到了隔离带里面,就在两个尸体之间蹲下来拍摄,两位工作人员也是蹲下来提取DNA的过程,为什么我当时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

  第一,是因为自己以前也遇到过给大量的尸体拍摄这种情况。1993年,我当时还在企业里面工作,某一天早晨出现了一起特别大的交通事故,是火车把这个企业的班车给撞翻了,当时死亡是30多人。为这些人做遗体告别的时候,每个死者都要拍一幅照片,因为当时撞的非常惨,尽管经过了整容,但是面部确实跟常人比起来差别太大,而那个时候拍照片的人就是我本人。那件事当时自己感觉确实有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就是特别的不舒服和恶心,可是后来经历这一次事之后再经历去火葬场包括其坟地的情况,自己心态上就比较释然。所以,由于原来有过这么一次拍摄经历,这一次虽然没有想到那么多人、那么多尸体,那么大的味道,但是还是可以说很勇敢地、很无畏地走到距离工作人员最近距离的做了一次拍摄。

  第二,有一句话叫“无知者无畏”,就是说当时自己还不知道,那些浓烈的腐臭的味道都是从尸体口腔里散发出来的,而那些味道本身就是一种微生物在散发,而且在尸体中间也有一些液体,像海水、雨水等等,这些液体如果接触到正常人,如果你穿着鞋又穿着袜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是在热带,但是穿的全是凉鞋,如果脚上有伤口的话,也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因为那些液体里面,有海里的微生物、有尸体里面的微生物、也有可能是从空中由于下雨带来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里面肯定是有对人体有害的,也不排除是对人体有可能传播瘟疫的。但是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也就勇敢地进去了,后来回到宾馆之后,遇到了一个台湾的记者,是我们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同行,因为台湾经常出现自然灾害,所以海峡对岸的医务人员,包括他们的应急人员他们都具备这方面的常识,所以他跟我讲了这方面的情况之后,我感觉到勇敢精神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也是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有一位阿信2网友问我哪一次采访印象最深,我觉得这一次就是印象最深的。因为一个最深的就是没想到受害者、遇难者有这么多,第二个没想到台湾的这位同胞给了我这方面的常识,使我有了了解,也使我能够用这些常识帮助别人,比如说使馆另外有一位姓邹的武官小伙子,他还不到30岁,在我们拍摄的第二天,他要去现场,协调中国DNA专家小组与泰方合作事宜,他要连续几天待在停尸场,我就把台湾同行所说的话如实转述给了他,他做了非常好的准备,比如说防护帽、口罩、手套、包括脚套都做了很好的准备。以后我们再在曼谷见面的时候,他每次都称我为“王总”,因为本人既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领事,连总摄像、总编导都占不上边,就是一位中国的驻外记者,但是他每次都这么称呼我,我觉得这里面就有很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就是在大灾大难的时候,人是需要互相帮助、互相贴近的。

  [love容若]: 在重大事件中,你们既是报道者,也是见证和感受者,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那些事情对你的触动比较深,如果你碰巧遇到某个险情,你是先救人呢,还是先拍摄新闻需要的东西?

  [记者:王玉国]: 我可以把机器放在旁边,开着机同时去救人。把机器放在路面上,简单的垫一下,同时我参加救人。


  [我要飞:)]: 东南亚华人很多,你们在采访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过他们的帮助?

  [记者:王玉国]: 在海啸救援报道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华人的帮助,其中有一个叫阿勇的华人,在我们去采访中国打捞队的时候给我们联系船只、提供吉普车,到现在我还对他印象非常深。其他的例子就更多了。同时,由于东南亚民族信仰的特殊性,有的民族信仰佛教、有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我们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都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他们对我们非常友好,很多友好的态度都让人感觉到确实很出乎意料。如果不是天气酷热的话,我觉得东南亚是非常适合工作和生活的地区之一。

  

为什么我国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总是慢半拍

  [酒国第一狂人]: 国外记者的报道具有即时性,为什么我国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总是慢半拍?

  [记者:王玉国]: 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5位,中央电视台现在在世界媒体上的排位是第51位,在未来的五年之内,中央电视台在设备方面、在技术方面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正在建自己的新台址,新台址建成之后,我们的播出规模,我们的日常采编方式,都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现在的突发事件或者重大事件中间,我们中国的驻外电视记者已经做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但是与世界大的传媒公司相比,特别是CNN、BBC、包括美国的FOX相比,我本人认为我们的实力确实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也是驻开罗的记者梁玉珍曾向我介绍说,在以色列撤军的时候,我们中央电视台具有了一个机位,而CNN、BCC和FOX都在撤离的路线旁边准备好了自己的转播车。我想这种情况首先电视是依赖于绝对实力、绝对财力的。它跟其他的媒体相比,比如说跟通讯社、跟报社相比,它的很多情况更受制于技术。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尖刀兵,也就是我们的驻外记者站的记者,他们应该说距离自己报道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地点是最近的,也最应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是过去我们配备的设备:摄像机、编辑机都比较大,它行动起来不方便,尤其是传送,如果是突发事件,当地可能找不到直接能够跟卫星联络的传送点。那么西方的记者他们通过网络来传,通过自带的便携式的小编辑机来操作,通过电话线或者通过因特网来传送节目,实际上他们的速度也非常快。这次我们10几个记者站的记者在上个月的下旬都已经集中到了北京,大家一方面要开工作会议,另一方面也进行了新设备方面的培训,主要是使用便携式的笔记本编辑机,他可以在现场用DV档次的机会来拍摄,直接把信号输入到笔记本编辑机上,然后进行非线性的编辑,通过网络直接传回北京。这种类型的设备今年下半年就可能在我们央视的驻外记者站那边得到普及,我本人相信通过更新或者通过补充这样的设备,可以使我们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能够提高速度。

  

我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记者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您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记者吗?

  [记者:王玉国]: 我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我除了能够做好电视报道之外,还能够做好文字和图片的报道,这个算是自己的一个特点。但是我并不是说每一个驻外记者都应该这么做,因为这两个之间常常是有矛盾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到电视的报道,但是由于自己以前做过若干年的摄影也做过若干年的文字记者,所以在图片和撰稿方面应该说来的还比较快,所以这两者之间在日常报道中能够得到兼顾。


  [孔子、孟子、庄子]: 记者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记者:王玉国]: 记者的工作涉及到很多行业,面比较宽,但是在某一个行业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应该说肯定比这个行业里面的从业人员要少。但是我觉得一个好的记者要做到第一天可能是门外汉,第三天就应该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邪神之子]: 请问文字、图片、视频这三种报道方式您更偏向那种?

  [记者:王玉国]: 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觉得这三者各有优势。如果让我只选择一种的话,那一定是视频,再加上音频,也就是我们的录像。因为视频本身它所具有的信息量是非常直观的,而音频本身也是信息量非常丰富,它是实时的,尽管由于你拍摄的角度、机位、照度等等,这些技术指标也会影响你对这个新闻事件本身的描述,但是相对于文字和图片来说,它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一个优势就是它的受众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第二个它画面本身是流动的,但是并不是说文字和图片本身就一定处在劣势的地位,比如说当你自己写回忆录的时候一定是文字,你再在补拍一些情景再现只能是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图片和文字本身之间可以相互呼应,是一种搭档的关系。新华社原来的社长穆青,他就是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那位记者,他就特别爱拍照片,照片就是他采访的提纲,就是他工作的索引,他在采访之后,构思文章的时候,总是把照片摆出来,然后根据照片展开大脑风暴。然后再把文章写出来。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本身,它们之间应该说是有一种互相不可替代、同时也是互补的关系。

  

认真,是有浓厚的兴趣做前提

  [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 看到您的照片,觉得您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我非常佩服,您是怎样一直保持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呢?

  [记者:王玉国]: 因为我父亲是记者,我从小也在这方面受到了很多熏陶,对新事物、新环境、新人物、新角度都有非常大的兴趣,而做驻外记者像我们东南亚记者站要涵盖东盟十国和东帝汶11个国家,几乎每个月都要从泰国去另外一个国家采访,所以这就给了我很多新鲜的感受,所以我又是非常愿意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的。也就是这些方面使我对工作比较有热情。但是“认真”本身首先来自于兴趣,如果你本身对这件事情有兴趣,自然会认真,自然会把你的报道,把你对这件事情的描述做的更仔细。实际,我觉得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认真”,它是有浓厚的兴趣做前提。

  [股票快涨吧]: 作为记者,您是否总希望有爆炸性的新闻出现?

  [记者:王玉国]: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愿大灾大难不再是孪生兄弟》,突发事件或者是所说的爆炸性事件,一定是大多数人都关注的,所以媒体才会去关注。但是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我觉得他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应该总是把自己的卖点集中在爆炸性事件的发生上,因为爆炸性事件往往会带来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作为受害者他们本身的损失就更大了。所以任何一个有同情心的记者都应该在报道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做到心要热、头脑要冷静。

  

结束语:希望我们的网友也能自己拿起DV

  [记者:王玉国]: 现在DV已经非常普及了,我希望我们的网友也能自己拿起DV,拿起照相机,同时也要有被拍的准备,在国外我在拍摄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对我微笑,那么在中国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所以我希望有条件的,特别是有志向成为记者、或者成为驻外记者的网友们能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拍摄,因为拍摄过程中你会发现生活本身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哪怕你只拍一个孩子,从孩子的出生,到孩子10几岁上学,他的变化是非常惊人的,把这个过程拍下来就是非常伟大的。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今后如果自己有精力的话,还会在做电视报道的同时还会继续拍一些照片,写一些文章,希望我们的网友经常登陆央视国际对我的文章给予指点、评述,来进行沟通。因为时间有限,非常抱歉,可能很多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如果还有新问题的话,请网友们给我发邮件:ygwang505@hotmail.com,祝各位网友晚餐胃口好!

  →→浏览在线全景

责编:刘雅虹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