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新闻 > 正文

文化周评:农民工的精神食粮在哪里?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3日 18:36)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文化周评)北京去年发生的一起农民工因看黄色录像而惨死化粪池的事件,曾广泛牵动了社会的神经:在全社会为农民工讨薪之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应受到关注。

  服务业与建筑业,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两大领域。如果说从事娱乐、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职业的农民工还有一些基本的文化生活,如看电视或报纸,那么大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繁重的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就尤为苍白了。有调查显示,他们大多靠打扑克、看街景、坐在床头想家打发时间。

  专家指出,农民工难以参与城市文化生活,与其受经济条件制约有关。酒吧、咖啡屋、各种会所在城市中竞相绽放,但这些娱乐场所动辄上百元的消费,令农民工望而却步。

  我们很难指望在短期内农民工工资状况发生大的改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就只能无所作为。帮助农民工走出文化沙漠,弥补社会文化发展的这一大缺失,文化部门已经展开行动:文化部送优秀音像制品及图书上工地;中国歌舞团为民工专场演出;北京朝阳区文化馆民工影院在春节期间仍继续为民工免费放映电影,文化馆开办的民工放映培训班还将从电影公司聘请老师;北京城建集团成立电影放映小分队,不定期地为工地上的农民工放映电影,还在民工生活区设置电视,在工地设立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温州市举办了民工歌手大赛,2万多民工踊跃参加。

  并非一味等待城市提供优惠的文化产品,农民工也在为自己创造着精神食粮。打工青年艺术团,这支活跃在农民工中间的文艺队伍,每到一处演出,那里便像过年一样热闹。由一些有文艺特长和爱好的打工青年组成的艺术团,每月在工地等农民工聚集地演出,打工青年艺术团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文化部门还将聘请艺术家为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打造精品节目。

  相关文化部门的种种举措,为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添了几许亮色;农民工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努力,也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才能与自信。

  关怀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不单是政府、用工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城市人的身边事。因为找不到愿意与其交往的城市居民,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农民工过着封闭的群体生活。曾有农民工无奈地说:“只要城里人别拿异样的眼光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原来,一个微笑、一句赞扬,就能给农民工很大的精神慰藉。

  农民工的精神食粮在哪里?在关爱里,在自强里,在尊重里。

责编:常颖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