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以平和心态面对“韩流当道”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4日 13:25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最近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其实,“韩流”在中国已经当道七年。面对汹涌的“韩流”,国内一些文化人大摇其头,愤愤不平。笔者熟悉的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就说:“《大长今》里的食学、医学其实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衰败,‘出口转内销’后却在中国引起如此轰动,这真是我们的耻辱!”在笔者看来,这其实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文化心态,值得我们思考。

  这种文化观念认为,既然我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就应该永远保持其光荣,我们把它送到国外去“开化”外国人当然可以,外国人以朝圣者的虔诚把它学走也行,但决不能让他们学习后又超过我们,否则就是“我们的耻辱”。按着这样的逻辑,因为足球是中国是足球的发祥地(很多学者都考证了这一点),那么只要中国一天不能拿世界杯冠军,并且永远把那个小金人留在中国,那就永远是中国的耻辱;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如今都被外国超过了我们,所以也是“我们的耻辱”;按照这样的逻辑,因为美国文化来自英国,现在美国文化远远超越了英国,所以这也应是英国的耻辱……

  这,难道不是狭隘的文化本位主义吗?

  文化的生命在哪里?在于他的流动性、交流性。任何一种文化,不管它有多么优秀,如果不交流、不传播,它就必然走向衰败,并最终被历史淘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一种文明只有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与挑战,才能变得更强大。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在各家学说的不断撞击和互相吸收中,才逐渐融合壮大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它还走出国门,传播到韩、日及东南亚各国。在国外,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在与当地的文化的交流与吸收中,慢慢站住脚跟,成为所在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中华传统文化不传播,恐怕它早就式微凋零了。

  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对待文化的传播,包括今天的“韩流当道”。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是好事,在国外它能够发展壮大,又以凌厉之势回到它的发源地,“出口转内销”,也不是什么坏事。它提醒我们关注、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但大可不必感到“耻辱”。任何文化都是全人类的文化,谁能发展它都是为人类做贡献,都是好事,我们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拿来享用。例如,古希腊文化虽然是古代希腊人创造的,但它 经过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交流,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因为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总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在对待外国文化上,往往有一种排斥心理。在对待像“韩流”这样的“出口转内销”的文化时,也很容易产生不正常的心态,要么认为“我们才是发源地,你有什么了不起?”要么认为本来是自己的东西却被别人搞得那么好,心理不平衡,“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衰败,‘出口转内销’后却在中国引起如此轰动,这真是我们的耻辱!”就是后一种文化心态的典型表现。这两种文化心态都不利于文化交流与吸收。

  不管是纯粹的外来文化,还是像“韩流”这样的“出口转内销”的文化,我们都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对待,既不惟我独尊,盲目排拒,也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只有这样才能吸收所有的先进文化,更好地促进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作者:气横西北谁人剑)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