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封堵农产品质量亟待提高  
04月19日 08:39

    不久前,我国出口欧盟的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欧盟各国对其市场上的中国蜂蜜进行强制检验,对不合格货物予以查封、退货或销毁。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也加强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蜂蜜检验。

    今年以来,有关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多起事件不时见诸媒体:年初,浙江舟山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原因是当地检验部门查出了极微量的氯霉素;此后,欧盟兽医委员会又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实行批批检验的临时加严检验措施……

    随着这类事件报道的增多,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和生产者开始逐渐熟悉“绿色壁垒”这个新名词。它是指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因农药残留超标、抗生素超标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茶叶允许的农药残留指标只有原来的1%,出口蕃茄酱、脱水蔬菜还被一些国家要求出具非转基因、化学残留和不含放射性的证书……

    据专家介绍,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一揽子协议的签署,其它贸易壁垒措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一些成员国转向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常见的手段就是采用卫生措施,而由于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受损害国家很难及时有效应对。

    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专家们认为,国内企业应当尽快熟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是说根本之举是“苦练内功”。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我国农产品在质量方面尽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内地水果在香港市场上的份额从以前的占主导地位降低到现在的10%,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

    尽管我国经济作物有上千种,其中不乏名、优、特、稀品种,但总体上说农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而且质量差,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配套、不完善,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

    面对加入世贸后面临的挑战,真正的出路不是寻求新的保护主义措施。一些保护措施在短期内可能看起来有利,但是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适应国际竞争的法律信息和咨询指导以及加强一般性服务,如质量标准与食品卫生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脆弱区保护等方面的投入。(董峻)



责编:小荷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