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农产品也要实行市场准入  
06月23日 11:01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不时传来为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而纷纷推出举措的新闻,这为业已进入买方市场且频遭贸易“壁垒”的农产品市场吹来了一缕清风。

    呼唤农产品市场准入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毒大米、有毒猪肉等威胁人们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加入WTO则意味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如过不了关,不仅外向型农业无从谈起,国内市场难以占领,现有的市场也将逐步失去,农业将面临严峻危机而累及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开展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被认为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的有效措施。这既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国内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因为严格的市场准入,不仅可以有效阻止有毒有害农产品走上城乡居民餐桌,而且可以促进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为此,农业部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年初即决定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批发市场环节的质量检测,开设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以把好市场准入关口,逐步建立市场自检制度。

    各地也把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河北省制定发布的一系列无公害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基本覆盖了主要蔬菜品种;基本上每天抽检,品种扩大到油菜、菠菜、韭菜、豆角等十几种;其中10家市场设有无公害蔬菜大厅(专区),超标蔬菜被拒之门外。永年南大堡等产地批发市场还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到基地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帮助农户找出原因,向农民推广和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带动了本县及周边县几十万亩蔬菜的外销。

    “准入”之路还很长

    目前,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刚刚起步,无论从思想认识、标准制定、检测手段,还是超标农产品的处置上,都存在发展中的“梗阻”。

    无疑,开展市场准入最有效的办法首推严格的质量检测。为此,各地颁发了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但相关规章制度、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质量标准尚未重新修订;对市场无公害蔬菜的检测还没有统一的取样标准。各市场取样的基数和时间不同,检测结果数据不规范,很难横向比较。

    开展认证和认定被认为是农产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手段,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目前各省多数市场使用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进行检测,设备性能有限,且只是抽查,结果只能作为一个“自律”指标,缺乏合格认证;而检测结果只能测出不合格,不能说明具体超标农药的品种及超标量,缺乏更为详细的科学解释。依此限制蔬菜销售,更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对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国家没有统一的处置规定,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其入市销售。定点市场依据速测结果不准交易,农户有可能转到其他市场,仍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危害。

    从生产基地抓起

    落实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从生产基地源头入手,抓好各环节的措施衔接和落实。

    当务之急在于从生产基地抓起,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无公害生产专业知识的培训,把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转变为农民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推进蔬菜主产地全面自检,以农药、硝酸盐残留双控制为重点,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市场管理,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名牌产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分区交易、标志销售是目前推行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办法。但还应建立专营批发市场和直销配送服务,堵塞超标蔬菜的销售渠道。在农资市场宣传推广绿色环保型肥料和农药,严禁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主产区销售。

    加快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步伐。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必要手段。全国要逐步推行蔬菜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检测结果网上公布和联查制度,为广大菜农和城乡居民提供科技、价格、政策、农资、供求等多方面、全天候的信息服务,实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抽检和公开通报制度。 (董建勤)



责编:杨洁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农产品出口:价格优势缘何未能成为竞争力 (06月20日 16:07)
农产品质量: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 (06月20日 15:55)
经济观察:“绿色门槛”作难农产品出口 (06月19日 11:10)
北京建成200多家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06月18日 01:34)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