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海淀区个税收入占全国2%——走进“个税第一区”  
08月21日 15:08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专电: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全国每100元个人所得税税款中,有2元出自北京市海淀区。统计资料显示,自1994年征个人所得税开始,海淀区的个税征缴额从3000多万元,跃至去年的19.4亿元,7年内翻了近6番。素称我国“资本第一区”的海淀,当之无愧成了“个税第一区”。

    在这片4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大学,有包括总政歌舞团在内的国内著名8大文艺团体,有引领知识经济浪潮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像微软这样的诸多跨国公司。在这一地区,个人所得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重点人群重点“监控”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调节社会财富,这根杠杆能否有效运转,核心在于高收入人群依法纳税的意识与行为。海淀区地税局自成立起,就对高收入人群实行重点监控。

    1994年,海淀区个税档案中出现了一个“三高”花名册,包括高收入、高职务和高知名度人员共108名。在自主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为每个人建立了电子台账,详细记录每一笔收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以此作为征缴个人所得税的依据。后来这个名册逐渐扩大,把律师、证券分析师等新出现的高收入人员包含进来。现在,海淀区已有上万名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者受到税务机关的重点监控。

    海淀区建立高收入档案的纳税人包括以下几类:受雇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台人士;外资企业的中方雇员;高新技术企业雇员;大学教师;中科院系统研究人员;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的投资人以及大型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银行、出版社等高层管理人员。随着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这里被监控的纳税人群正在继续扩大。

    这种专门针对重点纳税人群建立的监控手段取得了明显效果。据海淀区涉外税务所对62家涉外企业的统计,5000余名受到监控的中方高薪雇员去年人均年收入为26万元,人均缴纳个人所得税4.2万元,远远高于北京市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整体上看,海淀区涉外税务所个人所得税入库额由2000年的2.5亿元,猛增至去年的8.4亿元,3倍的增幅也体现了税务机关对重点人群的监控力度正不断加大。

    个税流失的漏洞在哪里?

    作为“个税第一区”的税务监管机关,海淀区地税局的稽查人员不过300名,如果把区内所有纳税单位普查一遍,至少需要25年时间。因此,在自主申报和抽查相结合的税收机制下,一些心存侥幸的单位及个人开始偷漏个税。

    据北京市税务机关发布的公报,2001年,北京市在对重点税源户和文化影视艺术公司的税收专项检查中,查处各类重大案件114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收入来源扩大、企业分配方式多样化、现金交易增多以及金融、税务部门有时不能及时配合等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难度,这也是个税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位中关村某公司的高级科研人员对记者说:“不用说税务部门征税难,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的每笔收入,家人更不了解。”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批准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以来,虽然海淀区个税总额迅猛增长,但偷逃个税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将收入化整为零,多开账户只向税务机关提供其中一个,以发放实物代替发放现金,劳务报酬以现金结算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的主动纳税意识还很淡薄。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声名显赫的政治家还是炙手可热的各类明星人物,只要偷漏税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海淀区地税局赵宏副局长说:“在发达国家,死亡和纳税,是人生下来就无法回避的两件事。在我国,让每一个公民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知识白领”渐成为个税主体

    作为我国知识经济的发源地,海淀区拥有大批靠头脑致富的“白领”。不论是辛苦创业、在公司拥有股权的老板,还是只拿薪水的高级专业打工人员,其收入远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之上。

    地税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海淀区登记在册的近6万家各类型单位中,为员工代扣个人所得税的不到3万家,其中近八成为涉外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至7月,占地不大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为社会贡献了3.56亿元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同期增长44%。毫无疑问,“知识白领”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体人群,而且短期内这个格局不会改变。

    海淀区是北京市的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师收入途径拓宽及外籍教师增加,高等院校逐渐成为个税的新来源地。今年上半年,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23所高校累计上缴个人所得税接近3500万元,与去年同口径相比,增幅高达86%,昔日的“老九”如今成为缴纳个税的前几名。

    海淀区地税局目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按种类划分,工资薪酬收入缴纳个税部分占85%,包括演艺界人士演出收入在内的劳务报酬部分所占比例不足6%,其余为股息、红利等。公众习惯上把“工薪”理解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认为这部分人群才是缴纳个税的主体,这种看法并不准确。海淀区地税局负责人解释,“工薪”人群包括大批“白领”,而且“白领”因收入较高,缴纳的个税也应更多。(孙玉遐 崔军强)



责编:杨洁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