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银行信贷资金不可轻易入市   
08月29日 10:09

    【采访背景】:一面是低迷的股市热切盼望救命资金,一面是银行储蓄额高达8万多亿之巨,早就有人呼吁在两者之间修桥建路。8月20日,央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课题组在媒体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出,股市将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报告同时建议,应在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联系,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时对股市的价格波动应予以充分关注。这使银行信贷资金入市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主持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慧莲

    嘉宾:中央党校研究室 副主任周天勇教授

    行情反映出股市对资金的饥渴需求,不赞同“银行信贷资金入市是早晚的事”这种提法

    记者:央行课题组的消息一出,股市即出现624以来最大行情,应该说这种行情反映了股市对资金的一种渴求心情,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有反应。

    周天勇:的确是这样。

    记者:能否可以把此消息看做是央行对银行资金入市政策松动的一种信号?

    周天勇:我说不准,也许是央行的一个信号,也许是这个课题组纯粹的一种研究,也可能是央行以此来试探各方面的反应。都不好说。

    记者:最近有不少人提出,银行资金入市是早晚的事,因为银行有3万多亿的存贷差额需要找出口,而股市又急需要资金,您认为是这样吗?

    周天勇:关于银行信贷资金入市问题,世界上的争论也比较大,过去日本股市的泡沫就是银行资金可以入市造成的。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场所,而信贷资金是需要安全的资金,如果把银行资金大量投入股市的话,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事。信贷资金与股市资金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资金。一般来讲,自己有钱炒股,赔了就赔了,但如果是借钱炒股,风险就太大了。银行的资金也一样,如果它的资本金特别充足,拿来炒股,问题倒也不大,但要是拿老百姓的储蓄去炒股,风险就太大了。尤其是在中国的上市公司质量这么差的情况下。

    所以说,对“银行资金入市是早晚的事”这种说法我不敢赞同。当然,在股市非常低迷的时候,银行资金临时进去一些,抬抬市,倒未尝不可。但这种事情不能长期干,也不能作为一种银行资金可以入市的制度。

    银行信贷资金短期托市未尝不可,但这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那种建议把银行资金入市作为货币政策一部分的想法是危险的

    记者:您不赞同“银行信贷资金入市是早晚的事”这种提法,那么您认为是否需要引导银行资金有序地流入证券市场?就像那份报告里说的,使“股市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渠道”?

    周天勇:国外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买卖公债来调控货币量,货币供给量少了,就购入国债投放货币;货币资金量多了,就卖掉一部分国债回笼货币。但还没有听说哪国把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渠道的。把国家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连接起来,风险是不是太高了?

    如果国家考虑到银行资金要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分散投资风险而实施允许银行资金购买股票的政策,我认为一定要先想清楚几件事:要评估一下这种政策的风险;对银行资金入市的比例是不是应该有个限制;对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是不是有个要求;这种措施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如果是长期的,在操作上应该如何监督,等等。

    记者:您是说短期托市可以?

    周天勇:对,短期的、偶尔为之还可,但不能作为长期的,尤其是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这样做风险太大。假如真的决定这么干的话,第一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第二仔细评估这项政策的后果。

    记者:但是现在倡导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呼声很高。

    周天勇:这方面一定要慎重。银行资金特别是存款人的资金是要求稳健型的,而股市资金是风险型的。再说,银行资金入市后一直留在里面不行,风险太高;而撤出时也容易诱发动荡,因为你是最大资金,撤出来会把许多股民给坑了。

    记者:有人认为,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会刺激货币政策作出更大的调整或者进步,他们说,现在的货币政策太保守了。

    周天勇:对货币政策的正确评价要考虑很多因素,那种建议把银行资金投入股市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的想法是危险的。日本的教训一定要吸取。

    高额银行储蓄必须找出口,但出口不一定是股市,而是积极主动找项目贷款,同时鼓励老百姓投资办企业

    记者:您不赞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但是银行目前8万多亿的高额储蓄额、3万多亿元的存贷差总得找个“出口”吧。

    周天勇:对于那么高的存贷差存在原因我这么看,一方面是银行惜贷,另一方面是我们的银行职能还没有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还不能自己主动去找项目贷款。现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是坐等人家上门求贷,风险高的不贷,要么就去买国债,要么去搞按揭的房地产贷款,似乎在他们眼里现在的企业风险都挺高。存在这种情况是不行的,100笔贷款里100笔都保险是不可能的,98笔成了就不错了。必须主动找贷。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对老百姓投资办企业的限制不那么多的话,老百姓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里。在鼓励老百姓创业投资这个问题上虽然大的认识上的障碍没有了,但在具体制度上,中小企业真要办起来还是很难。审批制度、收费制度、注册登记等等方面都还不容易,所以老百姓的资金只能是存在银行。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有这么几种,存银行、买保险、买证券、投资办企业,现在我们的情况是除了存在银行,大的投资渠道没有,也就是说这四种渠道是缺腿的。

    记者: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周天勇:具体建议就两个:第一,银行要积极贷款,不能说以前对信贷质量要求松的时候什么都贷,现在要求严了就不贷款了,这不行,必须得积极找项目、积极地评估。在国外,银行与企业都是共存亡的。我们的银行这方面还比较差。

    第二、国家要积极引导老百姓投资办中小企业,这样有了分流渠道,就不用去存款。而且投资的风险是老百姓自己承担的,但这钱要放在银行,风险是由银行担着的。

    要逐步建立这样的制度,该淘汰的上市公司就让它退市;另一方面,好的企业要让它进来,而不管它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有上市公司的质量好了,股市才有希望

    记者:这些年来,实际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非是完全隔绝的,银行资金还是通过一些灰色渠道进入了资本市场,如各类私募基金、战略投资、银证通透支等。

    周天勇:私募基金与银行资金这两种资金的性质不同,投资人对放在基金里的钱和放在银行的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记者:您是说,投资者对两种投资的风险程度自己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

    周天勇:对。而且从法律上来讲,两者的责任不一样。基金破产与银行破产后投资者所享受的权利也是不一样的。

    记者:假若有一天,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比如说,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对市场各种资金的监控能力很强,是否可以在银行信贷资金与股市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渠道?

    周天勇:我觉得银行资金入市必须有几个条件:一、要求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要高;二、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要低;三、银行入市资金一定要在安全的比例内(可以测算出一个比例);四、上市公司的质量一定要好。这几个条件都具备了,银行拿出一部分资金入市来未尝不可。但现在这些条件是否都具备了?很显然不具备。现今股市的风险已经很高了,如果再让银行资金入市,岂不是加剧了风险?

    记者:客观地说,中国股市的投机色彩重于投资,这是入市资金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您认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周天勇:现在股市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太差。哪有这么多那么差的上市公司?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改善上市公司质量。要逐步建立这样的制度,该淘汰的上市公司要淘汰,该破产就要破产,该退市的就让它退市。坏的企业要退出;另一方面,好的企业要让它进来,而不管它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这样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只有上市公司的质量好了,股市才有希望。



    【其他专家评说】: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不能成为证券投资主体

    《国际金融报》消息: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基金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表示,商业银行不能成为证券市场投资主体。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应该有更有效的沟通渠道,但不应该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吴晓求指出,商业银行自有资金间接入市并不现实,首先我们是巴塞尔资本协议缔约国,我们承诺达到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如果商业银行自有资金购买基金,那么这部分资产就变成附属资本,国有银行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自有资金投资股市,将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多数基金的投向主要为上市公司,银行资金通过购买基金间接入市,意味着银行也要面临资本市场的风险。而且大量信贷资金不加监控地涌入股市,可能会造成股市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银行还将为此承受较大的信贷风险和股市系统风险。

    对于如何引导银行资金入市,吴晓求说,银行资金与股票市场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联系。关键在于建立信贷资金与股市有机联系的同时,如何防止并控制过量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防范金融风险。



责编:杨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新闻
为何总想把资金赶入股市 (08月27日 13:13)
股市持续下跌,政策会向市场屈服吗?(08月27日 10:04)
银行资金入市有“陷阱”(08月28日 12:57)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