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见成效 中国经济快车道上平稳运行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6日 18:35)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张晓松、刘铮) 引人关注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16日全面“亮相”,这些令人欣慰的数据标志着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信心。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升至9.1%,开始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曾经有人担心,宏观调控会不会抑制经济增长,使我们错过当前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打消了这一忧虑。

  从经济增长率看,一季度9.8%,二季度9.6%,没有出现大的起伏;从居民消费价格看,上半年虽然同比上涨3.6%,但其中主要有去年四季度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翘尾因素;从就业情况看,前5个月新增就业就已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以上;从外贸情况看,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近40%。可以说,经济运行状况总体并未出现大起大落,而是保持了一个较快增长的势头。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4.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6.8个百分点;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钢、钢材同比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5.3和6.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则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好形势,粮食种植面积结束了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夏粮获得好收成。这些数字充分说明,这次的宏观调控政策既是适度的,也是有效的。回顾过去半年,面对过快增长的投资,中央坚持“有保有压”,一面控制总量,一面调整结构,使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使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等薄弱环节得到支持。

  面对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速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央出台的货币政策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取向,以多种手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不踩“急刹车”,从而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又使货币信贷增幅逐步回落。

  面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度扩张,中央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严格控制对这些行业的信贷投放和建设用地审批,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部分过热行业明显降温。钢铁行业投资增长从今年头两月170%以上回调到上半年的54.7%。

  总结这次宏观调控,与以往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调控并不是简单地控制总量,不要发展;而是通过调整结构,保证既快又好地发展。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所说的,这次的宏观调控是见微知著、果断决策、主动性的调控,是适时适度、有力有效、平稳性的调控,是有保有压、冷热兼治、结构性的调控。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宏观调控,我们既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纠正了经济增长中的不健康因素,使国民经济在快车道上平稳运行,也使百姓得到了真正实惠。

  随着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落实,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9%,迎来了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涨势的减弱,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市场稳中趋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2%。

  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使中国经济得以在快车道上平稳运行,为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应该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半年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在巩固成果,防止反复的同时,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责编:张丽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