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场]“黄金周”遭遇七年之痒?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6日 07:22)
CCTV.com消息(媒体广场):大事小情共同关注,媒体视线各有不同,进入媒体聚焦,看看各家报章最关注的话题。
中国商报——154天长假数千万国人出游
每周双休,一年三个长假日,现在人们休假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了,而休假时间多直接带动的就是旅游。中国商报的报道说,(预计今年上半年出游的旅客人数将达到1740万人次。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自然是旅行社、商家挣食的大蛋糕。)五一快到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长假”,对于商家来说,这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黄金”周啊。
竞报——国家旅游局将建合法回佣制度
黄金周自然是要赚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靠邪门歪道赚钱就不对了。现在,一些旅行社、导游为了拿佣金、回扣,在游客旅游的行程中,不停地让游客购物、购物、再购物,实在让人头疼。尽管游客怨声载道,旅游管理部门屡经打压,此风仍不见驻歇现象。(来自竞报的消息说,国家旅游局已经把建立合法的回佣制度、明确政策界限列入了工作重点。)
北京日报——旅行社拿入账回扣不违法
有旅游业内人士说,其实旅行社和商店有回佣协议很正常,这也是旅行社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钱必须明着赚,绝不能暗着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取之有道”。北京日报解释说,(如果购物点和旅行社能将佣金按照正常财务手续如实入账、缴税,那么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就属于正常商业行为,但如果在账外暗中给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就要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个人暗中收受回扣的,则以受贿论处。)也就是说,景区商店给回扣,导游索要或者接受回扣都是违法的。
深圳特区报——清除旅游回扣的潜规则
对这个问题,深圳特区报说,前不久发生的,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因涉嫌给旅行社雇员非法回扣被拘捕一事,值得思考和借鉴。(遏制导游私拿佣金、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旅游业“潜规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也就是:旅游行业吃回扣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报纸说,旅游线路随意折进购物商店,很多精品线路沦为宰客一条龙,仅仅棒打导游这些吃回扣的远远不够,应该从法律层面上就出更多的制造回扣的人,予以严厉惩处,这才是治本之策。随着又一个旅游高峰的到来,不能再让回扣成为所谓的正当习惯。
工人日报——假日成了谁的“经济”
除了担心出游挨宰,黄金周还有很多烦恼。摩肩接踵的车站、人头攒动的旅游景点、涨价的门票等等,人们感觉黄金周是鸡肋,出去,人多;在家,无聊。(工人日报提出了一个建议:改革目前的节日长假制度,实行带薪休假,让人们游客选择的更灵活的休假方式,)报纸认为:这样可能没有了黄金周,但是可以持续拉动消费,促进经济,而且可以减少集中休假出游带来的额外成本。
经济参考报——拿什么化解黄金周的尴尬
对这个建议,经济参考报有不同的看法。报纸说,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是我国旅游服务业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才导致黄金周处境尴尬。如果旅游资源充足,交通运输又比较方便,消费者有更充分和自由的选择机会,谁还会吃苦费劲往人多的地方挤呢?)现在,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早已经超出了单纯观光的范围,更多的是要休闲,是想让疲累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恢复,要适应这一旅游消费的变化,报纸认为:光靠老祖宗留下的那点名胜古迹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在创造更多优美环境和良好设施方面下功夫。
中国改革报——景点涨价改变旅游者计划
遗憾的是,不少地方至今还没有认清这一点,只看到黄金周带来的短期效益,很少在开拓旅游资源方面动脑筋,最多只会在原有的名胜古迹身上挖掘潜力,比如通过门票上涨来增加收入,如此做法对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没什么益处的。(中国改革报的报道正反映了这一点。报纸说,调查显示,各地景区纷纷调价,导致一部分原本有出游计划的人取消了外出的计划,或者改变了旅游地点。)
竞报——“黄金周”遭遇七年之痒
竞报总结了今年五一黄金周人们出游的几个特点:想出去旅行的人减了不少;跟团的不多,很多人提前预订了短途线路,还有的人选择了打时间差出游。(报纸说,这些现象也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最初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受争议,七年来,黄金周渐渐冷下来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报纸说,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消费者经过了六个黄金周的洗礼已经成熟起来,在经历了最初“走出去”的冲动之后,消费者攥着自己的钱开始冷静思考,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消费,又该怎样在黄金周里用有限的钱达到自己想要消费的目的。一句话,理性消费带来理性选择。
责编:慕泉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