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两方面着手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6日 16:10)
中国证券报消息: 2002至2003年,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4.2%,2004年则达到14.4%,今年一季度,商品房价格仍然上涨12.5%,而且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上涨了26.7%。房价过快上涨。会刺激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推动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并可能使房价和购房需求进入循环加速状态,特别是还对广大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投资性购房推动房价快速上涨
房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200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竣工面积之比为1.02:1,而2002年、2003年则分别为1.2:1和1.13:1。住房需求这些年来一直增长较快,但去年以来进一步加快。支持住房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是:
第一,随着收入增长和储蓄水平提高,城镇居民改善和提高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增加。老职工积极以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新职工积极以按揭、负债的方式买房。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房产归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居民往往将购房与增加家庭财产(不动产)联系起来,热情就更高了。从年轻人角度看,往往也认为租房不如买房,从而积极依靠贷款和父母支持买房。这些情况使得我国的买房需求的比例比发达国家偏大,而租房需求的比例则偏低。这些家庭的居住和不动产投资结合的购房需求,是住房需求的主体,在房价上涨时,投资性需求会上升,居住性需求也会出现一定买涨的反映。
第二,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特点比较突出,近年来进城农民数量每年都增加2000多万人,由此形成的住房、租房需求也不容忽视。以人均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每年就要超过1亿平方米。
第三,房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短期炒作行为。特别在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国内的民间资金以及国际游资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股市偏冷使一些居民也由炒股票转为炒房产。据有关分析,上海楼市中,炒楼者已经占到购房需求的20%以上,市中心楼盘的投资者比例还要高些。
第四,一些城市强制性拆迁规模过大、时间上过于集中,导致了被动性住房需求增加较多。
在购房需求较快增长时,住房供给的增长则减慢了。为了抑制局部的过热苗头,2004年严格控制土地和资金两个闸门,并对几个发展过快的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控制,其中包括房地产投资。一定程度引起了购置土地增幅下降、完成开发土地同比增幅下降、新开工住房面积增幅较大下降以及商品房竣工面积增幅下降。2004年商品房竣工面积仅比上年增长2.1%,增幅比2003年降低19.4个百分点。
在需求和供给因素以外。地价、建材价格上涨以及工资成本提高也推动了房产价格上涨。分析以上情况,满足居住的需求这些年来一直增长较快,也比较稳定,不是导致房价加快上涨的主要问题;在购房需求中,最为醒目的是那些投资性、投机性的购房需求,这些需求对房价变化最为敏感,追涨的热情也最高,与房价上涨同方向变化,是当前房市上最活跃的因素。此外集中拆迁引起的被动性需求增加,以及商品房供给增长下降较多,也是推动房价较快上涨的原因之一。房地产业对延长经济增长非常关键
住房需求是新一轮经济增长源头性需求。由其带动的房地产业发展,直接拉动了钢铁、水泥和各类建材工业发展,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
如果住房需求增长过快,就会带动房地产业的过快增长,并带动很多重化工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结构变动的剧烈程度会重新提高,某些方面的过热现象会重新显现。而正常的住房需求停顿,又是导致新的需求不足的源头性问题。因此,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防止住房需求的不正常波动,努力保持住房需求的稳定增长。这不仅对于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延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
从供需两方面人手控制房价上涨
控制房价上涨主要应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着手。
需求方面,主要是控制投资性、投机性的买房需求,继续支持居住性买房需求。可考虑以房贷利率调整为主要手段.,并逐步推出物业税、不动产税,加大住房购买和保有的成本,以控制非家庭集中购房为主,稳定投资性买房需求;此外要适度控制城市拆迁规模,稳定被动性买房需求。最后,政府应该增加廉租房供给,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形成合理的买房和租房比例。
供给方面,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可考虑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适度增加东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品房建设供地,抓紧清理闲置土地,加快存量土地的合理使用,特别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土地的集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管理房地产开发活动,坚决打击投机性土地囤积行为。适度放宽对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控制,可考虑降低其贷款资本金比例,同时研究推出相应的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在材料工业、基础工业能力增长很快的条件下,房地产业投资适度加快增长,估计不会引起大的供求缺口,也不会引起相关价格的明显上涨。相反,商品房供给的增加,会对稳定房价发挥积极作用。
责编:陶柯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