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还能繁荣多久 新一轮增长步入稳定期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6日 15:44)

  中国证券报消息 经过2003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新一轮经济增长初始阶段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经济运行高位趋稳;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9.4%,略低于去年全年增长水平;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增幅趋稳,没有出现反弹迹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4%;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总体看,经济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稳定增长,投资趋稳、消费趋旺,物价涨幅趋降,宏观调控的成果继续得到保持。比较1993年经济从升温到趋稳的历史,以及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般特点,可以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已基本转入稳定状态。

  新一轮经济增长源头性拉动因素趋于稳定。新一轮经济增长主要受三类因素拉动,第一,居民住、行消费(投资)的扩大;第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的扩大;第三,国际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这些因素首先带动了住房、汽车、轻纺、家电、电子通讯、数码产品等下游产品发展,并间接带动了重化工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和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发展。目前家庭买车的需求已渐趋稳定和理性;买房需求经过调控,预计也将趋于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开始趋稳;国际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也渐趋稳定。因此,从源头上看,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因素趋于稳定。

  基础产品的供给能力快速提高。新一轮经济增长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结构性供求缺口表现突出。包括粮食、重化工原材料、能源和交通运输能力等。在市场调节和政策支持下,这些短缺的供给能力迅速发展。据有关统计,钢的已投产和在建生产能力合计已达6亿吨左右,今年新投产的钢生产能力就达5000万吨;在建发电装机去年底为3.9亿千瓦,与运行的发电装机能力大体相当(不包括去年新投产的发电装机),今年新投产发电装机预计达6000万千瓦;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中小水泥企业的压力加大,行业内结构性淘汰已经开始;单纯生产电解铝的企业开始出现亏损情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考虑必需的进口因素,粮食产量在去年就基本接近供求平衡点,今年如继续增产,可能面临卖难的问题。

  随着相关政策和规则的完善,经济活动的有序性逐步提高。去年以来,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完善,针对城镇拆迁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此为基础,城市征地开发活动的管理得到加强。针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也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措施,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发挥了作用,相关方面的活动开始得到约束。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行政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政府行为也在渐趋规范。

  平稳较快将是今年经济走势的基本特点。今年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将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供求缺口缩小将使物价涨幅略有下降。全年经济将呈现较高水平稳定增长的特点。

  投资和出口增长将趋于稳定,消费继续保持活跃。到目前为止的投资增长情况表明,去年以来控制投资增长的措施及其调整,对稳定投资增长是有效的。在加强土地管理,进一步完善资金调控的条件下,预计投资增长不会出现反弹。另一方面,也不会出现进一步回落。主要因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企业和地方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热情很高;据有关情况估计,企业自有资金、地方政府掌握的各类资金、民间资金都比较充裕,外部资金流入也比较活跃;在建项目投资具有较大刚性。综合分析,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外贸出口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开始更多地转向国际市场,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民营经济等企业成分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出口增长。与此同时,这些产品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大,考虑到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状况略差于上年,我国对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限制加强等因素,可以认为出口条件总体不如去年,出口增幅也将低于去年。当然,在前述积极因素支持下,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综合分析,全年出口增幅在20%左右(1-2月份出口高增长是去年态势的延续,估计难以持续到全年)。

  新的消费点趋稳不意味消费增幅下降,而是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在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支持下,消费活动的内容会不断丰富,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会进一步发展,轿车、住房方面的消费也会稳定增长。在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家庭收入和储蓄水平提高等条件下,预计今年消费需求将继续稳中趋旺,增幅将略高于上年。

  综合三项需求分析,今年国内外需求将保持较高水平稳定增长,并会拉动经济在较高水平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仍然会达到9%左右。

  物价涨幅将略有降低。随着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提高,粮食供求缺口迅速减小,由此而起的涨价因素正在消失。据分析,国际原油生产能力和储备都是有保证的,油价过高,对于世界经济增长和主要产油国都不利,抑制油价抬升的因素正不断增加,未来油价不会持续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对下游产品形成成本推动的涨价压力,并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压力从去年就存在了,面对这一压力,下游产业主要通过向国际市场转移、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措施予以化解,当然,也有利润下降,经营困难加大的情况。总体看,没有通过下游产品涨价来释放。主要原因是下游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竞争非常激烈,没有哪个厂家冒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去提价。今年依然是这样的情况,在考虑到生产资料涨价态势正在减弱,因此不会演变为下游产品涨价的现实。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影响中长期价格变化的因素,在短期不会表现的很明显。特别是这将引起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长期看不仅不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且通过技术进步会降低价格水平。服务价格虽有较大上涨压力,但主要处于政府控制之下。在稳定物价的大方向下,预计其涨幅会比较平稳,不会对物价总水平造成大的影响。综合分析,今年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计在3%以内。

  要高度警惕房产价格上涨过快。2000-2003年,我国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3.5%,2004年则达到14.4%,今年1-2月份更提高到18.9%。除需求和供给因素以外,地价、建材价格上涨以及工资成本提高也推动了房产价格上涨。综合看,主要是投资性、投机性购房需求增长较快,以及商品房供给增长下降较多,推动了房价较快上涨。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买涨心理,推动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使房价进入加速上涨状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既不利于广大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还会导致房地产业不正常的快速扩张,并会引起新的经济过热苗头。

  供求关系正在转向基本平衡,部分领域的过剩现象可能重新突出。随着需求的稳定和供给的进一步增长,一些领域的过剩问题将在晚些时候显现。今年2月份第一次出现工业企业库存增长高于销售额增长,有可能是势头显现的端倪。当然,供求关系的变化在产业链条上和不同层次的价格传递上,需要一定时间,具有一定的惯性和滞后期。因此,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在能源、运输和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方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会继续拉动相应供给增长,但这也恰恰会加重未来的能力过剩。1993年以后在抑制需求,增加供给的过程中,需求不足的约束就曾经滞后和比较严重地表现出来。因此,在警惕通货膨胀危险的同时,必须超前注意生产过剩的问题,并及时体现在宏观总量政策的调整中。

  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目前已进入稳定期,如何不断完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努力保持和延长这一稳定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1993年以后,我国经济周期性稳定运行的时间已经明显延长;在新的增长基础和宏观调控水平上,应该争取一个更高水平和更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基于前面的分析,当前的要点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面的稳定;继续完善宏观调控的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手段;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注重从增长的源头进行规范和引导,发挥好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作用,把握好供求关系的变化态势,从不足和过剩两个方面防止发生大的失衡。

责编:马芳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