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8日 15:40 来源:
连续11个高温日之后,上海在7月5日晚上关闭了所有景观灯。昨天一场“豪雨”让申城的最高气温降到32℃,申城景观灯再度全部亮起。(7月7日新闻晚报)
这条新闻确实让人看不大懂。因为连续高温,电力负荷剧增,为了避峰让电,于是关闭了景观灯,而下了一场大雨,气温终于有所下降了,景观灯马上就再度全部亮了起来——这一关一开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那些景观灯不但是不亮白不亮,而且是非亮不可的。这种根据气温定景观灯开关的思路,合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吗?在夜晚灯光中,景观灯耗电不是小数,特别是其中的霓虹灯,耗电更是厉害。有数据证明,一块霓虹灯的耗电就相当于50户人家一齐开空调。目前,上海全市景观灯光的最大用电负荷为3万千瓦左右,占到了全市总用电负荷约千分之二。
如果只是将景观灯的开关与避峰让电挂起钩来,自然可以将其理解为对付电荒的应急之举。但是依我看来,与其将此举视为权宜之计,不如说更应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对景观灯重新考量。上海市照明学会的调查表明,目前上海市区环境的亮度已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是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100倍还多。如果说,“夜景越来越绚丽”是富裕发达的象征,那么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首都,夜晚竟然比上海暗了100倍,这是说明了上海已经比澳大利亚更富裕更发达呢,还是澳大利亚越富越小气?
上海夜晚的越来越绚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拿电点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亮化”。其实不只是上海,如今许多大中城市,甚至小小的城镇,也在争先恐后地搞“亮化工程”,把“不夜天”当成了现代化的标志。人民日报曾经载文说,记者到某市采访,看到该市在一条通往邻市的40公里长的城际公路上,安装了10个大灯泡的路灯,每个路灯间距只有50米。这段40公里的路,按1600根灯竿,每个灯泡50瓦,每晚亮10个小时来算,这一晚上大约要耗电8000度。“亮化”亮到了城际公路,确实让人惊诧不已。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我国资源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显,我们实在不该再让“亮化”无端地消耗宝贵的资源了。城市的夜晚不那么绚丽不那么“亮化”,并不会使城市黯然失色。(作者:奚旭初)
责编:刘英来